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18例临床分析 陈前 王纹姬.docVIP

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18例临床分析 陈前 王纹姬.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18例临床分析 陈前 王纹姬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18例临床分析 陈前 王纹姬 陈前 王纹姬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眼科 653100)   【摘要】目的 探讨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助对此病的早期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18例(18眼)的临床特点,包括主诉、外伤特点、视力变化、瞳孔及眼底改变、视野、视觉诱发电位、视觉对比敏感度等特点。结果 18例患者中13例因初诊时视力下降不明显及眼底检查正常而漏诊,延误治疗,仅5例早期明确诊断,经积极治疗,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对头面部外伤特别是眉弓外侧或前额颞部外伤,伤后视力下降程度不明显,有眼部亮度及色觉异常改变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相对性瞳孔传入性障碍,并早期作视觉诱发电位、视觉对比敏感度、视野等检查以明确有无视神经的损伤,避免漏诊而延误治疗。   【关键词】 间接视神经损伤 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014-02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日益常见,因外伤而造成的间接视神经损伤也明显增多。对于有明确头面部外伤史、视力下降明显的间接视神经损伤容易明确诊断。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间接视神经损伤病人,早期症状轻微,视力无明显下降,初诊时易出现漏诊,随着病程延长,视力下降逐渐加重,视神经损伤症状明显表现出来。为提醒眼科医生的重视,现将我院遇到的18例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发病特点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8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18例(18眼),男12例,女6例;年龄15~51岁,平均3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例,拳击伤5例,石块击伤2例,摔伤4例,木棍击伤3例;初次就诊时间为伤后30min~24h;18例患者均有明确的头面部外伤史,外伤时主要受力点均位于眉弓外侧或前额颞部;初诊时18例患者均无视力下降主诉,9例患者自觉有轻度眼前色觉异常及亮度下降;初诊视力0.6~1.0,平均视力0.8,不能矫正;眼底检查未发现异常;所有患者均无颅脑外伤表现,CT检查均未发现视神经管骨折。   1.2诊断方法18例患者中13例初次就诊于我院门诊,因初诊时均无视神经损伤诊断,故未作特殊治疗,随病程延长感觉视力下降而再次就诊,其中病程最短7天,最长8月,再次就诊时视力0.1~0.4,平均视力0.3,眼底检查有6例出现视盘颜色较淡。18例中有5例初诊时明确为视神经损伤,初诊时2例视力0.8,3例视力0.6。所有患者瞳孔检查均存在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APD);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18例均表现出P100波振幅降低,其中9例表现出P100波潜伏期延长;视野检查均有普遍敏感度下降及暗点;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可见远近距离的对比敏感度下降。通过以上检查所有患者最终确诊为间接性视神经损伤。   1.3治疗方法①甲基泼尼松龙500mg/d,静脉点滴,连续5~7d,改为泼尼松片50mg/d,口服,用法逐渐递减;②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2ml/d;③鼠神经生长因子30单位肌肉注射1次/d;④甲钴胺片0.5mg,3次/d,口服。   2.结果   18例中5例初诊时明确为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3例视力提高至1.2,2例提高至1.0。其余13例初诊时漏诊的患者,治疗后视力无提高9例,余4例视力提高1~2行,这4例视力提高的患者病程均小于10天。   3.讨论   间接视神经损伤是较为常见的眼外伤,其中一类患者伤后视力下降明显,甚至无光感,一般眼科医生不会漏诊,但有一类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力下降不明显,患者甚至无视力下降的主诉,由于初诊时症状轻微,容易引起漏诊,我们将这一类病人称为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 其临床特点:①受伤部位通常是前额或面部受伤,外伤时典型的受力点位于眉弓外侧或前额颞部;②伤眼前段和眼底检查无异常表现,受伤早期没有明显视力下降,但患者会主诉伤眼亮度或颜色觉下降;③伤眼瞳孔表现为相对性瞳孔传入性障碍(RAPD)阳性,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可见P100波振幅或时间的延迟,视野可以出现异常改变,视觉对比敏感度下降。   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机制[1]。头面部创伤同时,施加于眉弓、额部的应力传递到眶尖底部,瞬间减速的剪切力传递至视神经,使轴浆流运输阻滞,部分轴突点传导功能障碍,造成原发性视神经损伤。如果所受的外力较轻,视神经损伤的程度不足以引起视力明显下降,则表现为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特点。随着时间的延长,在原发性损伤的基础上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