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文化概论1026.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1026

2、3 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演进 《神灭论》 佛教在魏晋之际在社会上中层广泛流传,由佛教引起的争论。最富于观念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 这场争论以范缜《神灭论》最著名,在诸多争论中也最为激烈。 2、3 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演进 南北民族融合: 1、中原人群的南迁及对南方的开发过程,也正是南朝民族融合的过程。开发所至,也就是融合所至。 2、北方边地民族内迁的过程同样也是融合的过程。就在混乱的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政权就已经开始仿照汉族王朝的政治文化模式,建立自己的国家体制,提倡文教。不能将北朝的民族融合简单地视为汉化,融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胡化”。 2、4 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是隋、唐朝廷行政机构。 三省即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诏书起草,是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是审议机构;尚书省负责政策执行,属行政机构。 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隋称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统称尚书,各司其职。 2、4 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科举制: 科举制是隋唐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新制度。大致分为制科和常科两类。 制科有皇帝临时安排,以待非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子弟都可参加。常科基本每年一次,科目主要有进士、明经等六科。其中进士一科要考经典、诗赋和时务策论,难度大、录取率低,中举后前程却好,所以特别受士子重视。 2、4 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两税法: 中唐时期制定的赋役制度。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了多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 两税法的作用:不仅使唐王朝摆脱了经济困境,它还标志着一种王朝治国观念的改革,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影响至深。 2、4 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中唐时期:从中唐起,知识分子的思想所系明显变化。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争文化正统的意识,一是更关注现实问题和具体问题。 2、4 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一场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 主要倡导者是韩愈、柳宗元,参加者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白居易等。 其主旨是为了恢复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质朴流畅的传统,使散文更适宜于叙事、说理和抒情。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是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在中唐,经白居易、元稹的大力倡导下,加上李绅、王建、张籍等一批诗人的积极参与,形成一场规模不小的诗歌运动,史称“新乐府运动”。 2、4 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企图以种种新的政治举措改变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但由于保守派(旧党)的固执反对,新法推行迭遭阻碍,总的来说推行新法是失败的。 2、4 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理学: 理学是北宋兴起的一门学问。它以阐发孔孟学说中天道性命内容为主,讲究成贤成圣。理学代表人物在北宋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在南宋则有朱熹、陆象山。 2、4 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2、5 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 元朝政治及经济政策: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行省。 元朝在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在北方的生产的恢复。在北方,元朝恢复经济的办法是广开牧场,实施屯田;在江南,原来属于南宋的官田变成新王朝的官田。元朝统治者从不贱视商业,相反特别优待和利用色目商人。 2、5 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 东西方的相遇: 利玛窦:西方基督教传教士,明朝时进入中国传教。 徐光启:明朝著名科学家,有农学著作《农政全书》。 2、5 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 一条鞭法: 它是明朝张居正实行税制改革的名称。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众多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简化手续。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2、5 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 摊丁入亩是清朝的一种赋税制度。“丁”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入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是取消了人头税。因为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不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2、5 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 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 重农抑商的国家观念,具体的表现是国家商税繁重;政治上腐败导致的经济上的以权谋私。 2、5 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 文字狱:清朝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 多发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狱使清朝的知识分子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2、5 元明清:中国文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