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并发症及护理PPT.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icc并发症及护理PPT

PICC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了解PICC并发症有哪些?掌握PICC常见并发症的症状?掌握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定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与右心房连接处,即右心耳处。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1年常用静脉:贵要静脉(首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临床常见并发症 置管中并发症 置管后并发症静 脉 炎判断标准:INS制定 0 级:无症状 1 级:红,有或无疼痛 2 级:疼痛伴红和/或水肿 3 级:疼痛伴红和/或水肿, 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 4 级: 疼痛伴红和/或水肿, 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 1 英寸静 脉 炎 穿刺插管时机械性损伤 化学性因素刺激 其他原因 导管选择是否合适 血管条件(弹性、管径)患者自身血管状况(疾病)微粒的刺激静脉炎预防 细菌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严格无菌操作导管脱出勿再送入患者教育消毒剂种类 晾干后再穿刺防止导管移位使用滤器 细菌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常发生于穿刺后3-7天)选择细口径硅胶导管尽量选择贵要静脉送管动作轻柔,冲洗手套导管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大幅度活动(肘部),增加手指灵巧、精细活动高危因素提前处理(理疗、敷贴的选择) 静脉炎处理 有效的湿热敷(理疗)3-4次/天20分钟/次阿司匹林(血栓性)抗炎消肿药物外搽按以上方法 处理2-3天,若无效或加重应立即拔管抬高患肢适当活动 导管相关性感染 提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症状如下:1. 没有其它明确的感染灶。2. 正在使用血管内留置器材。3. 穿刺点局部炎性表现甚至化脓。4. 细菌培养为葛兰氏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肠球菌,假丝酵母等。5. 冲洗导管后立即发生发热或寒战。6. 常规抗菌素较难控制感染。7.一旦拔除导管,症状显著改善。导管相关感染指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范围在2cm内; 局部感染隧道感染 导管相关的血流 感染(CR-BSI) 分类指感染症状沿导管插入方向延伸超过2cm;有全身感染症状,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病人外周血培养及对导管培养分离出相同的病原体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分析:穿刺操作未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局部污染局部出血未及时清理或清理不当留置期间维护导管时消毒不彻底非住院环境中由于未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执行导管的维护天气炎热或其他原因导致出汗较多时未能及时更换敷贴知识宣教不到位,患者缺乏有关导管维护的相关知识,患者免疫力低下导管相关感染 — 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最大无菌屏障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皮肤消毒方法 采用合适的敷料覆盖 高危因素可应用抗生素封管 输液管路每天更换 彻底冲管(TPN液的残留) 使用滤器,可以祛除细菌及颗粒 选择合适的导管材料(微生物的黏附性与导 管感染密切相关) 导管相关感染处理预防为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局部及隧道感染的处理: 加强换药,穿刺点涂百多邦或抗生素,酌情口服抗生素。 2、全身感染的处理: 停止从该管道输液 通知医生,血和管尖培养。 拔除导管,静脉用抗生素。 CR-BSI的检验与诊断血液培养注意事项:需抽取两次血。一次由静脉导管抽取或尖端培养, 一次由对侧外周静脉抽取血液进行培养,抽取血液至少10ML。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患者血粘度高;反复穿刺置管后成功,血管内皮损伤;病人状况肿瘤、长期卧床等,血流缓慢;导管长期留置在血管中容易形成涡流而至血栓形成观察护理: 观察穿刺处有无肿胀、疼痛,需行彩超检查处理:溶栓治疗 低分子肝素钠、尿激酶 溶栓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防出血 拔管视情况而定,拔管时的急救发生部位:浅静脉和/或深静脉。 头静脉置管,可达57%。表现:可无任何症状,或同侧手臂胀痛手臂围周径大于2cm是发生血栓的早期表现。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带管时间关系密切原因:与导管直径关系密切 原因 穿刺时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局部的加压和制动 疾病本身处于高凝状态 准确测量长度 尽量选择细口径的导管 避免反复穿刺 尽量不选择头静脉穿刺 进行准确适当的患肢活动 每次静点完成用肝素盐水封管 血液粘度增加时应追加冲管次数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静脉血栓形成 — 预防静脉血栓处理 保守治疗:遵医嘱应用抗凝药 物,并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 症状严重应考虑拔管(备好急救)应用抗凝药物进一步治疗。导管移位或脱出 指导管位置移 动0.5cm以上,但功能未丧失导管移位 导管脱出导管意外脱掉或移动,致使不能继续使用固定不当:是主要原因活动过度胸腔压力改变意外情况 导管移位或脱出— 原因导管移位、脱出预防处理观察和记录行x线重新定位不要重复插入外移导管敷料更换和固定,可能更换导管固定技术 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的 下1/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