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安全与环保(修改完) 制氢技师培训教材
第十六章安全与环保
16.1.工业卫生相关知识:
一、工业毒物及来源
毒物是指较小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机体与细胞成分产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工业毒物系指在工业生产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
石油化工生产中,工业毒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作为原料,如制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用的氰化纳,制造氰化钠用的氢氰酸等;有的系中间体或副产品,如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氢氰酸等;有的是成品,如化肥厂生产的氨;有的作为辅助原料,如制造聚乙烯、聚丙烯使用的催化剂、防老剂;有的是反应产物或废弃物,如加氢汽油中的混合苯,还有弧焊作业中产生的臭氧,硝酸生产中游离出的氮氧化物等。
二、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
(一)工业毒物的形态
(1)粉尘: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μm,大都在机械粉碎、碾磨固体物质时形成,如制造铬催化剂时的铬酐尘,装填催化剂时的粉尘、包装塑料粉料中的塑料尘等。
(2)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为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状固体微粒,直径小于0.1μm,是某些金属溶化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氧化凝聚而成,如炼铜所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铅时所产生的氧化铅烟尘等。
(3)雾:为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而成,如电镀时的铬酸雾,喷漆作业中的含苯漆雾等。
(4)蒸气:为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而形成,前者如苯蒸气,后者如碘蒸气等。
(5)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曲物质,逸散于生产场所的空气中,如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烯烃等。
三、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一)呼吸道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毒物,主要是从呼吸道进入人体。整个呼吸道的粘膜和肺泡都能不同程度地吸收有毒气体、蒸气及烟尘,但主要的部位是支气管和肺泡,尤以肺泡为主。肺泡接触面积大,周围又布满毛细血管,有毒物质能很快地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分布到全身。这一途径是不经过肝脏解毒的,因而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发生的职业中毒,大多数是经呼吸道吸入体内而导致中毒的。
(二)皮肤
脂溶性毒物,如苯胺、丙烯睛等,可以通过人体完整的皮肤,经毛囊空间到达皮脂腺及腺体细胞而被吸收,一小部分则通过汗腺进入人体。毒物进入人体的这一途径也不经肝脏转化,直接进入血液系统而散布全身,危险性也较大。
(三)消化道
毒物由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机会很少,多由不良卫生习惯造成误食或由呼吸道侵入人体,一部分沾附在鼻咽部混于其分泌物中,无意被吞入。毒物进入消化道后,大多随粪便排出,其中一部分在小肠内被吸收,经肝脏解毒转化后被排出,只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四、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神经系统
毒物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其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全身无力、易于疲劳、记忆力减迟、头昏、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及中毒性脑病等。汽油、四乙基铅、二硫化碳等中毒还表现为兴奋、狂躁、臆病。
(二)呼吸系统
氨、氯气、氮氧化物、氟、三氧化二砷、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毒物可引起声门水肿及痉挛、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水肿。有些高浓度毒物(如硫化氢、氯、氨等)能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引起机械性阻塞而窒息。
(三)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严重的苯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砷化氢、苯肼等中毒,可引起严重的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导致溶血性贫血。一氧化碳中毒可使血液的输氧功能发生障碍。钡、砷、有机农药等中毒,可造成心肌损伤,直接影响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四)消化系统
肝是解毒器官,人体吸收的大多数毒物积蓄在肝脏里,并由它进行分解、转化,起到自救作用。但某些称为“亲肝性毒物”,如四氯化炭、磷、三硝基甲苯、锑、铅等,主要伤害肝脏,往往形成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肝炎。汞、砷、铅等急性中毒,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炎症。
(五)泌尿系统
某些毒物损害肾脏,尤其以升汞和四氯化碳等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员为严重此外,乙二醇、汞、镉、铅等也可以引起中毒性肾病。
(六)皮肤损伤
强酸、强碱等化学药品及紫外线可导致皮肤灼伤和溃烂。液氯、丙烯腈、氯乙烯等可引起皮炎、红斑和湿疹等。苯、汽油能使皮肤因脱脂而干燥、皴裂。
(七)眼睛的危害
化学物质的碎屑、液体、粉尘飞溅到眼内,可发生角膜或结膜的刺激炎症、腐蚀灼伤或过敏反应。尤其起腐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石灰或氨水等,可使眼结膜坏死糜烂或角膜混浊。甲醇影响视神经,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八)致癌性
某些化学物质(如3,4—苯并芘、石棉粉尘等)有致癌作用,可使人体产生肿瘤。
五、职业中毒与抢救
(一)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1.急性中毒
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