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生三世”麻醉史
“三生三世”麻醉史
在那个没有麻醉药的年代,有人公开称“除了屠宰,外科再也没有更多的学问”。而现在,麻醉学已经走出手术室,成为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下面,就带您看看麻醉的前世今生。
麻醉(anesthesia),来源于希腊文narcosis,其原意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无痛的目的。任何高水平的外科手术,离不开麻醉;没有病人的无痛、安静状态,任何手术都是一句空话。现代麻醉学虽然只有百余年历史,但探索手术无痛古已有之。
第一世:麻醉
在没有麻醉药的年代,为了减轻病患的痛苦,通常在手术前敲晕病人,或者放血让病人休克过去。进了手术室,能不能活着出来全靠缘分。
提及早期手术的危险性,就不得不提医学界的“小李飞刀”。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有一位叫罗伯特?李斯顿的医生,以手术奇快著称。当时,麻醉药尚未问世,外科手术时病人只能靠服食鸦片或喝烈性酒,再咬住缠上布条的木片来避免惨叫时咬伤舌头。对于医生来说,当然是动作越快越好。因此,慕名找李斯顿手术者络绎不绝。然而,在他经手的病例中,有三件特别令人胆寒:他曾在两分半钟内切下患者的腿,但由于用力过猛,同时也切下了患者的睾丸;一名颈部溃烂的少年,由于李斯顿的过分自信而导致误诊,当他用刀切开患部时,少年立即血喷不止而死;他还创造了一起历史上唯一死亡率达300%的手术纪录:被他以神速切下腿部的患者翌日因感染死去(这在当时相当常见),他的助手则被他失手切断手指,亦因感染而死去,另一个无辜受害者是在场观摩手术的一位名医,被他刺中两腿间的要害,因恐惧而休克致死。
其实,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关于手术麻醉的传说和记载。《列子???问篇》和《史记?扁鹊列传》就有春秋战国时代著名医学家进行外科手术的记载。公元2世纪,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据史书记载,在1800多年以前,华佗就已经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此外,早在战国时期古典医书《黄帝内经》在针灸方面从经络穴、针灸法到针灸理论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如果从华佗时代算起,中国的麻醉历史历经1800多年的发展,在麻醉、镇痛与急救复苏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用技术均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麻醉的概念来看,这些尝试不论麻醉效果还是安全性,均与现代麻醉应用的药物和方法无法相比。
第二世:麻醉学
1842年3月30日,美国医生Crawford Long为一位摘除颈部肿块的患者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乙醚麻醉,但当时未被世界所知。同年10月16日,William Thomas Morton第一个在新闻媒体前将吸入麻醉展示给世人。乙醚麻醉的成功开启了麻醉的新纪元。
乙醚麻醉的成功还是现代麻醉学的开端。麻醉学是研究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随后的时间里,相继有许多吸入麻醉药出现,加之此后出现的静脉麻醉药,麻醉药物达数百种之多,极大丰富了全身麻醉的用药内容。同时,麻醉方法和药物临床应用呈现多样化。针对手术麻醉中的问题,也从单纯的镇痛发展到麻醉期间及麻醉前后比较全面的处理。
麻醉学的蓬勃发展,保证并支撑了医学的不断进步,并且为外科手术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1847年,苏格兰医生Simpson发明了氯仿,并于1853年用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无痛分娩。1933年,美国麻醉医生John Lundy建立第一个血库,保证了临床手术的大量开展。1950年,美国麻醉医师Peter Safer发明了心肺复苏技术,挽救了无数生命。1951年,美国麻醉医师Laborut及Huguenard发明了“人工冬眠”技术。1952年,美国产科麻醉医师Virginia Apgar发明了Apgar评分,成为新生儿评价和救治的经典指标。同年丹麦麻醉医师Bj rn Aage Ibsen坚持给脊髓灰质炎患者气管插管实施正压通气,使死亡率从95%降低到25%。1973年,美国麻醉医师John Bonic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疼痛诊所,开创了疼痛医学,同时将硬膜外阻滞技术应用于分娩镇痛,让“可行走的麻醉”成为可能。
至此,麻醉的工作范围不再局限于手术室,同时还承担危重病人复苏急救、呼吸疗法、休克救治、疼痛治疗等。麻醉不仅是解决手术止痛的问题,不是“手术前打一针,让患者睡一觉”如此简单,还涉及麻醉前后整个围手术期的准备与治疗,以维护病人生理功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病人的手术安全提供保障。因而,麻醉和麻醉学的概念有了更广的含义。
第三世:麻醉与围术期医学
在现代麻醉学17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麻醉学从最初单纯的临床麻醉,发展成为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危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现代麻醉学不仅仅局限在手术室里的无痛,还在围术期医疗安全的各个领域,比如术前评估、术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