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研究
目 录
摘 要 3
1 研究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4
2 课题的研究综述及目的 5
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形式 6
3.1数学问题的寻找 7
3.1.1立足教材 有所创新 7
3.1.2跨越学科 发现模型 7
3.1.3来源生活 提炼问题 8
3.2模式的设计原则 8
3.2.1主体发展原则 8
3.2.2动机激发原则 8
3.2.3层次设计原则 8
3.2.4探究创新原则 9
3.3“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模式的内涵 9
3.3.1分析学生情况 9
3.3.2分析教学任务 11
3.3.3设计教学过程 12
3.3.4组织教学评价 13
4 课题研究的实践 13
5 课题研究的成果 20
5.1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20
5.2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改变 21
5.3课题研究成果得到推广 21
6 课题研究的深化 22
6.1挖掘教材 渗透文化 22
6.2面向全体 关注过程 22
6.3选择时机 把握重点 22
参考文献: 24
附 录 26
摘 要
时至今日,数学“问题解决”已经发展成为整体性数学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先后开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把“问题解决”作为核心概念之一,契合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但在“问题解决”有关理论发展和超越的同时,实证研究相对薄弱。课题研究从数学问题的寻找入手,探讨了模式设计的原则,结合建构主义、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层面和数学的发展层面这两个维度出发,系统建立以“分析学生情况——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模式。广泛开展结合模式的教学设计,开展以“同课异构”为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优化,逐渐形成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教学设计水平、教学科研能力有普遍提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深刻改变。该教学设计模式,有着原创意义,丰富了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模式,尤其是教学过程分析中所采用的“呈现——规划——尝试解决——验证”教学模式体现了问题解决教学的形成性、探究性、新颖性特点,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问题解决 教学设计 设计模式 教学模式
基于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研究
1 研究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20世纪80年代“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国际数学教育界的主要口号。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很少听到这个术语,但它并未退出数学教育的舞台,相反在世界各国先后开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它已经由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论题演变成了整体性数学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在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把“问题解决”作为核心概念之一,具有重要意义:它面向未来,注重个性,重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它立足于数学之本——“问题”,从根本上给数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它是一种高效率的开放型教育,给学生无限的创新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事物,形成新概念,掌握新工具去解决自己(甚至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获得科学结论,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从整体上解决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一次全方位综合性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考虑等等一系列整体的活动。教学设计既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更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因素。它规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时间、空间、内容、程序,决定其基本学习方式的采用。新课程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及自主表现,但新课程并不抹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启蒙、引导、引领学生中,对学习质量负责。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理应把教学设计作为重中之重。基于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更是一个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再创造”过程,它不仅要反映认知学习过程,更要反映创造性学习过程,即问题解决所表现的创造性思维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达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2 课题的研究综述及目的
国内外学者对中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作了深入探讨,突破了原来单一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创新出多种教学模式,如:高向斌学者深入考察美国中小学教学,介绍了PBI(Problem-Based instruction)教学模式;美国学者还研究了PPM(Problem-Posed Method)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等。我国学者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教学原理设计了发现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设计了自学模式;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