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九)促进民族大融合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docVIP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九)促进民族大融合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九)促进民族大融合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课时跟踪检测(九) 促进民族大融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C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结合所学,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积极学习汉文化,并将都城迁到洛阳,使洛阳重新繁华起来。 2.《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  ) A.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B.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 C.孝文帝改革使一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 D.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发展 解析:选C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货币流通代替了一度出现的实物交易,这是商业的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3.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①是根本原因,这也是成功的一个原因, ③孝文帝面对守旧贵族的反对,巧设对策迁都,镇压反对势力,②④都不对。 4.“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无论从服饰还是风度上,诗歌都反映了(  ) A.汉族年轻女子 B.鲜卑族年轻女子 C.汉族女子受鲜卑文化影响 D.鲜卑文化受汉族文化影响 解析:选C 这是孝文帝时描写汉族女子的诗歌,体现了北魏时汉族女子因受鲜卑文化影响,装束呈现出融合两个民族特色的趋势。 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解析:选A 任何一场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 6.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辨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改革的实质是不同阶层之间利益的调整,因而改革往往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宏从小受到的是汉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围绕在他身边的大臣是一批具有极高文化修养的汉族士大夫。《魏书·高祖纪》说他“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冯太后还亲自将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等道德思想传授给拓跋宏。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民族在隋唐时期以青春焕发的面貌和绚丽多彩的文明行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打下了基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概括指出这一现象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6分) (2)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说明材料二的论断。(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拓跋宏从小受到的是汉文化的熏陶与教育……汉族士大夫”的信息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围绕“汉化政策”总结其影响。 第(2)问,依据所学从孝文帝改革内容以及影响等角度说明。 答案:(1)现象:北魏最高统治集团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影响:使汉化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2)说明:改革推行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制,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社会进步;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坚决推行改革政策,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民族融合都作出了贡献。 ——当代学者肖黎《魏孝文帝评传》 (1)孝文帝针对“以华风变之” 的改革措施有哪些?(5分) (2)两则材料的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指出影响评价的因素。(9分) 解析:第(1)问,孝文帝针对“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