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坛奇葩,千艾灸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坛奇葩,千艾灸PPT

距离相对固定,2~3 厘米,灸10~ 15分钟 ,局部红晕为度 适应症:慢性病、虚证 温和灸 距离相对固定,平行移动或左右旋转 适应症:筋脉痹阻、风湿痹痛、。 回旋灸 对准穴位,上下移动,如雀啄食 适应症:急性病、实证 雀啄灸 实按灸主要有太乙针和雷火针两种,两者掺入的药物不同,操作方法与适应症均相同 操作: 置7层棉布(或棉纸)在施术部位,点燃药条按压,使热力透达深部 反复数次。每次每穴灸5~7次 适应症:风寒湿痹、痿证、虚寒证等 实按灸 针刺得气后留针,将约2 cm长的艾条套置在针柄上,或将艾绒搓捏于针尾处,点燃施灸至艾段燃尽,若用艾绒,可灸3~5壮 操作时在施灸部位用硬纸片垫衬,以防艾绒脱落烫伤皮肤 适于既要留针又施灸的患者 温针灸 温针灸 将艾绒放入特制的温灸器内,点燃后施灸的方法 操作方法: 将艾绒及药末点燃后,置于温灸器中,待器具烧热后手持长柄在施术部位上方来回熨灸,15~30 min,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适应证:痹痛、麻木、痿证妇女、儿童、畏灸者 温灸器灸 “ ” “ ” 医坛奇葩,千年艾灸 本学期安排 灸法技术 刮痧技术 拔罐技术 传统手法与常见功能障碍 传统手法的运用练习 “针”和“灸” “灸法” 与“针刺” 、“汤药” 齐名,为我国三大传统疗法之一。 “灸”——“灼”:灼体疗病 古人煨火取暖,发现能解除痛苦 寻找树枝、柴草取火,用熏、烫、灼、熨来消除病痛 艾灸 发现艾草 正所谓“灸材之林,独钟于艾” 疗疾保健寻艾灸 艾的燃烧 温热刺激和艾的药性 体表腧穴 经络传导,激发脏腑功能 调和阴阳,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温阳补虚,回阳救逆 保健美容,防病疗疾 艾灸 任何光电学领域内的类“灸”法都不能等同与艾灸,不可与艾灸相提并论 《本草从新》中这样论述艾灸:“艾叶苦辛,性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以之灸火,能通诸经而除百病” 材料----艾 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古时以蕲州为佳,故称蕲艾。 作用:温经散寒,祛风解表,行气活血,回阳救逆 选艾作为主材的原因???? 便于搓捏成形 芳香易燃,火力温和,穿透力强,可深入脏腑或透达病所 价格低廉,便于采集 制作 农历3~5月采集新鲜肥厚艾叶 曝晒干燥,捣碎去杂梗、泥沙 晒、捣筛反复多次,形成艾绒 粗艾绒:间接灸 细艾绒:直接灸 艾制品 艾柱:为锥形艾团,根据临床需要分大、中、小三种规格,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艾条: 清艾 药艾 普通药艾 太乙神针 雷火灸 灯心草、黄蜡、桑枝、桃枝 硫磺、药锭、药饼等 火热类 非火热类 毛莨、斑蝥、旱连草 大蒜、白芥子等 其它灸材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常用灸法 艾灸类 非艾灸类 艾柱 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间接灸:隔姜、蒜、盐、药 艾条 悬 灸:温和、回旋、雀啄灸 实按灸:太乙针、雷火针 温针灸 温灸器灸 根据施灸部位有无灼伤化脓分为瘢痕灸(化脓灸)和无瘢痕灸(非化脓灸)两种 艾柱灸 直接灸 壮:单位,每燃完一个艾柱,就称一壮 柱大小: 大:如半截橄榄 中:如半截枣核 小:如麦粒大小 艾柱 瘢痕灸(化脓灸) 选择体位——舒适、平正、宜于持久 安放艾炷——穴位局部涂以少许葱、蒜的汁液,增加刺激,放置中、小艾炷 点火施灸——病人感到灼痛,可在施灸处周围轻轻拍打以减轻疼痛。灸完一壮后,用纱布蘸冷开水轻檫灸处,反复灸7~9壮 灸后处理:敷膏药,灸后护理 适应病症:顽固性疾病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灸处涂少许万花油、凡士林,安放中、小艾炷,点燃灸之 灼痛时用镊子夹去艾炷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 连续灸3~7壮,以皮肤轻度红晕为度。 适应病症:一般虚寒性病症 将间隔物置于艾炷与皮肤之间,点燃施灸的方法。根据间隔药物的不同,间接灸又有多种灸法 艾柱灸 间接灸 制作姜片:将鲜姜切片,厚0.2~0.5cm,直径约2cm,中间用针穿数孔 定穴:把姜片放在穴位皮肤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 当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姜片烧坏时更换姜片 灸3~5壮至皮肤潮红 隔姜灸 作用: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蒜片:将独头蒜切片厚0.2~ 0.5cm ,中间用针穿数孔 定穴:放在穴位皮肤或肿块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 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蒜片烧坏时更换蒜片 灸3~5壮至皮肤潮红 隔蒜灸 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 隔蒜灸的另一种形式叫铺灸,又称长蛇灸 隔盐灸 病人仰卧屈膝,肚脐凹陷者,将盐填平脐孔 隔以姜片,置艾炷于其上,点燃灸之 患者出现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5~10壮 作用:回阳救逆,温中散寒 隔附子(饼)灸 附子研粉,以黄酒调成厚0.5cm,直径2cm的 药饼,中间穿数孔 将附子饼置于穴位皮表与艾炷之间,点燃施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