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采收率的新型驱油体系——蠕虫状胶束和双子表面活性剂体系.PDF

提高采收率的新型驱油体系——蠕虫状胶束和双子表面活性剂体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采收率的新型驱油体系——蠕虫状胶束和双子表面活性剂体系

提高采收率的新型驱油体系 ——蠕虫状胶束和双子表面活性剂体系 于丽 1,2 2 2 2 ,李新平 ,李干佐 ,郑利强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 山东 东营 257231 ; 2. 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 ,山东 济南 250100) 作为一种非再生的能源,原油采收率不仅是石油工业界,而且是影响国民经 济和国防安全的重大问题。注水驱油后(二次采油),剩下 60%左右的残余油被 圈捕在多孔沉积岩或砂岩的结构空隙中,开采难度很大。Reed[1]等通过岩心模型 驱油试验研究,得出表面活性剂/原油/矿化水的中相微乳液体系,其驱油效率最 高为 40% (OOIP,the original oil in place ),但是这种体系成本高,推广是困难 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复合驱体系,虽然其驱油效率 比微乳液体系要低些,但是其成本为前者的 1/3-1/2,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为了提高驱油效率,降低驱油成本和克服复合驱的色谱分离问题,我 们开展蠕虫状胶束和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研究,在室内模拟驱油实验,得出 驱油效率提高 25%和 40% ,为三次采油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蠕虫状胶束 [1] 上世纪九十年代 ,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减弱表 面活性剂极性头之间静电斥力,增大胶束聚集数。由于棒状胶束的自发曲率高于 柱状部分自发曲率,进而转变为非常长(100—1000nm,甚至几个μm ),其直径 为 5nm的柔软聚集体,称为蠕虫状胶束(wormlike micelles ),亦称为活的聚合物 (live polymers )。有时蠕虫状胶束可以相互缠绕形成网状结构。 由于蠕虫状胶束具有高界面活性和高粘度等特点,在油田开发中可作为钻井 液,压裂液和三次采油的驱油体系。把它作为驱油体系的最大优点是克服在三元 复合驱中的色谱分离。 在文献报道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蠕虫状胶束最多,由于地层带负电,为此 不适合用于油田开发。近几年阴离子蠕虫状胶束逐渐也有报道,其中包括我们开 发的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酯(SEDS )/AlCl 体系[2,3,4] ,和Raghavan[5] 的油酸 3 钠(NaOA )/KCl体系。最近我们开展NaOA/ Na CO 和NaOA/Na PO 等体系研究。 2 3 3 4 1 首先用流变仪和冷冻蚀刻电镜开展试验,证明蠕虫状胶束存在。然后开展室内模 拟驱油试验,取得明显的效果。 1.1 NaOA/ Na CO 和NaOA/Na PO 体系的稳态流变性质 2 3 3 4 分别固定NaOA浓度为 0.06M和 0.04M而相应改变Na CO 和Na PO 的浓度, 2 3 3 4 。 测定体系的粘度(η)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如图 1 (a )和 1 (b ) 在较低的剪切速率时,从粘度平台值外推得到零剪切的粘度η ,它的大小反 0 应蠕虫状胶束形成网状结构的强弱。 根据上述得到η 数值,分别得到η~C 和η~C ,曲线,如图2(a)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