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宫秋》与《梧桐雨》的比较分析
[摘要]元杂剧《汉宫秋》与《梧桐雨》均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佳作,从二者的选材、抒情手法以及思想感情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但又各有千秋。
[关键词]取材 处理手法抒情 情节设置 思想内涵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4.043
引言
在人才荟萃、佳作如林的元代剧坛上,白朴的《梧桐雨》和马致远的《汉宫秋》可谓是独树一帜。青木正儿曾在《元人杂剧评说》中对《汉宫秋》评价道“它和白仁甫的《梧桐雨》,正是很好的一对典雅剧杰作。下面我就来对二者进行一下比较分析。
一、取材与处理手法
《梧桐雨》与《汉宫秋》都是古代帝王的爱情故事,对帝王与后妃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与刻画。这两个爱情悲剧都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但在对历史事实的处理上有很大的不同。
《梧桐雨》选取白居易《长恨歌》中“秋叶梧桐落叶时”的诗意,重新解构,统率全篇。白朴改变了以往着重写杨贵妃的传统笔法,一反传统的从唐明皇的角度来观察,着重写他在现实中的感受。[1] 他虽然写作手法较以往写李、杨二人的作品有所不同,但他尊重了历史:他还原了李隆基纳子妃为己有的史实,以及仅见于《资治通鉴》等正史的安、杨“秽乱”传闻作为情节线索编入剧中。
而《汉宫秋》虽取材于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但实际上作者在人物关系、情节结构等方面做了一些根本的改动和艺术加工。它对历史事实作了一些改动:毛延寿不再是一般的索贿作弊的画工,而是平时“一味谄谀”取宠、当阴谋败露时又不惜叛国投敌的中大夫;昭君不是元帝主动赐给韩邪单于的,而是匈奴大兵压境强行索要的;昭君并未嫁到匈奴,而是在汉蕃交界处投江自杀。此外,马致远别出心裁地将汉元帝作为全局的主人公,把发生这场爱情悲剧的原因也归结在他身上。
二、抒情手法
《梧桐雨》与《汉宫秋》都是爱情悲剧。《梧桐雨》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汉宫秋》则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两部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离别愁绪以及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痛苦与无奈。
两部作品均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梧桐雨》中,白朴紧紧抓住梧桐这个意象做文章。梧桐在剧中一再出现,直至第四折加以充分发挥。从第一折“金井梧桐树影”,第二折“红牙箸趁五音,击着梧桐按”,到第四折“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箸手中敲”,梧桐与李、杨二人的感情紧紧相伴。在潇潇雨声中,成为伤感的触发点。而在《汉宫秋》中,马致远主要借“悲秋”以及“雁”的意象来抒发感情。它以“秋天”的意境作为结撰全剧的背景,突出秋的萧瑟悲凉,更使整个戏笼罩着荒寞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体验和认识。所运用的意象极具悲凉之意,冷宫、琵琶、灞桥、孤雁等这些都统摄在“秋天”的意境之中,凄怆而又无可奈何的喟叹。“雁”是传递相思的使者,“雁”又经常带来伤感思念。第四折汉元帝闻雁的曲子《尧民歌》、《随煞》,描写汉元帝和昭君在秋夜短暂的梦会之后,被雁声惊醒,于是借孤雁的叫声,尽情抒发汉元帝的孤独心境和离愁别绪,反反复复,缠绵悱恻,雁声人情融成一体,难分彼此。这与《梧桐雨》写唐明皇还京,供养真容,梦见贵妃,听梧桐雨声而抒发悲情相类似,人去楼空,孤雁哀鸣,“一声声绕汉宫,一声声寄渭城”,凄厉地伴他度过寂寞的黄昏。整个戏就在浓郁的悲剧氛围中结束,含蓄而深沉地传达出对这对恋人的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哀婉与叹息。
三、情节设置
《梧桐雨》情节安排张弛有致,戏剧矛盾和情节都集中在前三折,最后用整整一折来抒情。第四折中运用了许多富有韵律感的拟声词、拟态词,如“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它们就像叠玉连珠,增强了戏剧语言的声情美和本色美。此外,第四折虽一唱到底,却层次鲜明:观象时的追忆,闲行中的感恨,梦会惊醒触发了对梧桐雨的怨恨,从〔蛮姑儿〕至结尾的“怨雨”中表现了极其痛苦的感情,这些唱辞把明皇繁华消歇后无可排解的悲哀、陵谷变迁西宫废居的迟暮衰颓的心绪,倾吐得淋漓尽致。曲辞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摹风声雨况,想象丰富,表现力很强。
《汉宫秋》不是一部以情节取胜的作品。马致远用诗笔写戏,用简约的叙事、扣人心弦的对白,准确细腻的心理刻画和悲剧性的抒情描写,给人以凄凉、忧伤之感。如第三折,汉元帝在灞桥饯别昭君时所唱的《七弟兄》、《梅花酒》、《收江南》三支曲子,用重叠交错的文辞,急促简短的旋律、典雅清丽而不浓艳的语言,以及深秋萧瑟、深宫冷落的环境,衬托出汉元帝对昭君的相思怀念之情。这是借外在景物以刻画人物内心的活动;又从人物内心的活动去开拓外在的景色。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具有强烈的悲凉色彩。 [2]
四、作者的主观感受
《梧桐雨》和《汉宫秋》在创作的过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以字带声、以字行腔、字正腔圆”.doc
- “译”若不达 “配”亦无韵.doc
-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策略研讨.doc
- “音乐剧场”刍议.doc
- “音心对映论争鸣”专题笔会印象.doc
- “音乐想象”在演唱活动中的作用.doc
- “银珠”,我们喜欢你!.doc
- “隐没的缪斯”①.doc
- “英皇一姐”容祖儿.doc
- “印刷大王”乔鲁豫的创业“三部曲”.doc
- 2025年成都市玩偶生产荧光涂鸦互动玩偶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海绵生产用于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地透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体操鞋企业团建运动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溶洞极限运动(速降)场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涵洞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扎带安全防护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牦牛育肥产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旅拍宠物陪伴拍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进口食品节庆主题快闪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洗选厂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