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议重庆方言电视剧的通俗化成因
[摘要]通俗化的方言电视剧作为重庆电视台在国内同行中一个有影响的“品牌”,已经成为近年来巴渝文化一个不可回避的现象。巴渝文化可以追溯到周季的巴渝乐舞。其通俗化民俗化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码头文化的发展使巴渝文化通俗化取向得到强化。当前重庆文艺创作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通俗性的方言电视剧异军突起,别具一格,在全国产生影响。重庆的方言电视剧有着深厚的通俗化传统的土壤。强调通俗性并不是强调低俗与庸俗,重庆方言电视剧注重通俗性绝不是提倡迎合低级趣味,而是努力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鼓舞人民的斗志。
[关键词] 重庆 方言电视剧 通俗化
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历史悠久的码头城市,作为共和国“以大城市带大农村”为显著特征的直辖市,其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不能不打上传统俗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杂糅相溶的烙印。在这样的背景下,通俗化的重庆方言电视剧巧合地热闹于荧屏之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凌汤圆》、《傻儿师长》、《山城棒棒军》为代表,重庆方言电视剧着实火了几把,时至今日,重庆的方言电视剧依然火爆,不仅有连续剧《奇人安世敏》、《重庆火锅俏辣妹》、还有接二连三推出的情景剧《街坊邻居》、《方脑壳》、《搁得平》、《美丽梦工厂》、《乡里人家》,还有栏目剧《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麻辣一家》。这些方言电视剧在重庆都是创造收视率的大户。其中的《生活麻辣烫》每天两集,每周六天,其收视率依然是名列前矛。尽管方言电视剧良莠不齐,对方言电视剧见仁见智,毁誉参半,但是,方言电视剧作为重庆电视台在国内同行中一个有影响的“品牌”,已经成为近年来重庆文化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为着重庆方言电视剧的发展,也为着重庆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我以为有必要把重庆方言电视剧的创作拍摄放在巴渝文化通俗化取向的大背景下进行检讨和总结。
一、巴渝文化悠久的民俗化、通俗化传统
巴渝文化可以追溯到周季的巴渝乐舞。巴渝乐舞早在西汉时期已见记载,《华阳国志》引《洛书》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渝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
但是,“巴渝舞”最初仅仅是古代战争中的一种壮己军威,震慑敌胆的“大武舞”。顾颉刚先生曾经撰文说“只要巴人在阵前作了一回歌舞,殷朝的天下就捧手送给周朝了,这不是奇迹是什么?把两个民族阵前你死我活的战争美化到这般地步,真可以说是观止了!”可见,巴师舞者实际是战士,他们跳的是一种“战舞”。跳这种战舞的目的是“壮己军威,震慑敌胆”,而且,这是发起进攻的前奏。顾颉刚先生认为巴人“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是“奇迹”,这的确是发生了的奇迹。跳舞能够把敌军跳垮吗?能够。由于殷纣王丧失民心,军队军心动摇,面对如此浩大的“大武舞”,倒戈而降是很自然的事情。其实,后来楚汉相争时,汉高祖还没有用到这样的排场,只是派少数人在楚军营盘四周弹奏“楚歌”,就将楚军军心瓦解。可见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乐舞的确厉害,胜过百万甲兵。
“巴渝舞”的舞者既然是战士,那么,他们的舞肢自然不必达到专业的水准,必然简单、通俗、只是要求整齐、有力,经过简单的口传心授和训练,就可以普及到每一个普通的巴人。好几百年后《晋书》载巴人“其俗喜舞,……名巴渝曲。”说明跳巴渝舞已经成为一种习俗,进而成为一种民俗。唱巴渝之曲。“属而和者数千人。”是多么宏大的场面,其民俗性、通俗化的特点自然地彰显出来。
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文选?宋玉对楚王问》中这样一段记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这里所说的“下里巴人”,其实是巴人创作的一首反映巴人自身生活情况的简单而通俗的民歌,既易学又易唱,当“客”引唱时,数千人则跟着合唱。这种一人领唱,众人附声合唱的形式,既起伏跌宕,又众人同乐,固在巴地流行。与“下里巴人”相对应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有趣的是,那种“阳春白雪”的东西在巴渝文化发展进程中非常鲜见。流行的大多“下里巴人”。
历史上巴蜀大地的政治中心在成都。盛唐时期,别名益州的成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繁华都市。五代十国时,前蜀“王建子偕嗣于蜀,侈荡无节,庭为山楼,以彩为之,作蓬莱。画绿罗,为水纹地衣……作折红莲队,……以杂彩为二舟,辘轳转动,自山门洞中出,载妓女二百二十人,拔棹行舟。周游于地衣衣上……”当时的“妓女”是“歌舞伎”演员,出场就是220人,在盛大的“机关布景”中表演,这样的场面在今天也是令人咋舌的。任半塘在《唐戏弄》说“蜀戏冠天下”,杜甫笔下的成都则是:“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天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说明成都当时的艺术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
而重庆的文化发展此时还保留着民间古朴,唐?顾况有“帝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并不存在的马里昂巴德.doc
- 并非每一个士兵生来都是嗜血的.doc
- 并未远去的“思想者”.doc
- 拨动戏剧的青春琴弦.doc
- 波兰的光影世界.doc
- 波兰肖邦音乐学院钢琴教育探究.doc
- 播洒快乐阳光的人――晓丹.doc
- 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失误的原因及影响.doc
- 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初探.doc
- 拨开迷雾,走出窘境.doc
- 265页-【低空经济】低空农业技术应用建设方案.pdf
- 144页-【低空经济】低空飞行旅游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pdf
- 262页-【低空经济】生态环境无人机低空巡查服务设计方案.pdf
- 462页-【低空经济】低空空域数字模型建设方案.pdf
- 334页-【低空经济】低空智巡监测分析一体化项目设计方案.pdf
- 171页-【低空经济】无人机运输场景应用方案.pdf
- 156页-【低空经济】低空经济高职范围专业群建设方案.pdf
- 282页-【低空经济】低空设备集散中心建设方案.pdf
- 255页-【低空经济】无人机集群调度技术说明.pdf
- 276页-【低空经济】边海空域低空监管系统研发与应用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