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未远去的“思想者”.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并未远去的“思想者”   寒溪先生故世已经两年多了。可是,无论像我这样与他常年在一起工作的晚辈,还是国内音乐理论界熟悉他的朋友,都常常念起他――那个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每每因见解尖锐、深刻而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人;那个在冷峻的神情背后,隐藏着巨大热忱的人;那个虽身在辽宁,影响却遍及国内音乐理论界的人。   寒溪先生原名寒恺,1926年8月10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他青年时期先后就读于吉林省第三国民高等学校、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国立长白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在吉林大学读书期间,他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及奴化教育,对国民党的腐败及专打内战的丑行深恶痛绝。他倡导学生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并被选举为监察委员会主席;他主动靠近党的外围组织,积极阅读进步书刊,参加了由进步学生和青年组织的歌剧团,并参与了《日出》《原野》《雷雨》等剧目的演出;为反抗反动当局的统治与迫害,他领导组织了“反抓兵”、“绝食”等学生运动,在吉林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北师大”就读期间,他加入了北京高校的抗暴联合总会,积极参加读书报告会,积极组织歌咏比赛和诗歌朗诵会,使《白毛女》《兄妹开荒》《黄河大合唱》的歌声响起在解放前夕的“北师大”校园。在“反美抗日”大游行、“七?五”大罢课以及“反饥饿、反迫害”等学生运动中,担任指挥部联络员的他,不顾安危,往返于各高校之间,活跃在游行队伍中,反动军警向学生开枪镇压,他也没有退缩。国民党特务机关视他为“共党职业学生”,1948年8月将他逮捕。在狱中,他高唱进步歌曲,在法庭上据理力争,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革命者风骨。两个月后,他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出狱后,他带领30名“学运”青年投奔解放区,参加了解放军。   在部队,他先后担任48军青工队分队长,142师政治部宣传干事,东北军区炮兵政治部文工团教员等职,他随军征战河北、河南、湖北、江西等,先后立三次大功两次小功。   1952年10月,他转业到地方,先后担任东北文艺出版社、东北人民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音乐生活》杂志社的编辑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参与创办了综合艺术理论刊物《艺术广角》,任主编,并担任辽宁省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称号。   虽然寒溪先生身兼领导、编辑、理论家三职,并且以上三个方面的业绩均可圈可点,但给人印象最深也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在音乐理论上的贡献。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历史新时期中国文艺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1978年5月1日,《光明日报》刊登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拉开贯穿整个80年代的新启蒙思潮的序幕。”“80年代的启蒙者,把自己视为现代文化的先知和先驱,以批判者的姿态对封建主义进行批判……他们真正要清算的是‘文革’和它以前近二十年的中国历史。”(洪兆惠语)①   寒溪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启蒙者。只是他与上述以批判、清算为己任的“先知和先驱”们略有不同:寒溪在主要干批判、清算――“破坏性”的事情的同时,还做着“建设性”的工作(尽管在哲学的意义上,批判也是一种建设,但从下文可以知道,寒溪的“建设”是真正意义上的建设)。   寒溪的“破坏性”,主要体现于《试议音乐与政治》这篇论文中。   文艺(音乐)为政治服务,无论是作为一种文艺方针,还是作为一种文艺理论(被写入文艺理论教科书),在我国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段,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动摇。虽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党中央提出放弃“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而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替而代之,但是,寒溪敏锐地意识到,作为深受“文艺为政治服务”影响几十年的我国音乐界(文艺界),要真正转过这个弯子,必须在理论上做彻底清算。   在这篇万余言论文的开篇部分,寒溪表达了音乐界应认真总结历史教训的迫切心情,面对“像一潭浑浊的死水”的思想理论现状,他写道:“三十年来,特别是‘四人帮’专制的十年,我们付出了泪的、血的甚至是生命的代价,难道连点经验教训也换取不来吗!……谁能说清楚,对三十年来的音乐艺术实践,到底总结出了什么正面和反面的经验……有的人总结历史,大讲应该如何,而不讲曾经如何……我们用实践检验历史,不单单要看看我们错误地批判了几个人、几部作品,而是要检验我们指导音乐实践的理论是否完全正确……有的同志仍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做一把利剑来欣赏,虽然赞叹它的锋利,但从不想用它宰割点什么。他们的解放思想,是在高空中进行的,那里空气稀薄,什么也挂不着、碰不着。”文中充溢着焦急、忧虑、痛心甚至愤怒,体现了寒溪作为一名有良知的理论家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寒溪针对音乐(文艺)界在音乐与政治关系问题上的代表性错误观点――“文艺(音乐)为政治服务没有错,错在作家艺术家对它理解上的狭隘、片面,执行上的庸俗化、简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