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乐坛的消费主义和浪费主义
2007年12月10-12日,有幸作为音乐批评界的代表应邀参加由北京市文联及《文艺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批评与文艺:2007?北京文艺论坛”,听到若干语惊四座的高谈阔论,收获不小,感触良多。归来后整理思绪,乃成《当代文艺批评的阿Q性格――“批评与文艺:2007?北京文艺论坛”之归思》一文,就“时代谋杀批评”之说发表了我的零星感想和评论。之后想起北京某大学一位专门研究外国文学的年轻教授关于当代文艺与消费主义的发言,当时着实令我吃惊不小。记得第二天轮到我发言时对此作了即席回应,认为“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观点”,但未及展开。归来后惊魂稍定,思虑良久,仍觉意犹未尽,于是决定拿它作本文的主题。
这位年轻教授发言,以尼采的能量积聚与释放理论为依据,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积聚了大量财富,当财富积聚到相当丰富的程度时,就要释放,就必须刺激消费,于是便产生了消费主义;而当代文艺则为这种消费主义提供了一个释放的通道。为了给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佐证,教授还特别举例说,我国美术界某某人由于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因此只要他在一张破纸上胡乱涂抹几笔,然后签上大名,开出高价,争相购买者必然趋之若鹜,而此画的艺术质量究竟如何,则根本无人介意……。
听罢这席高论,原以为这是年轻教授的春秋笔法和苦中作乐的激愤之言,但细看教授发言时的神态,庄严而端肃,不像是上海人爱看的“冷面滑稽”或现代人最为时兴的“黑色幽默”;况且“北京文艺论坛”是一个严肃的高层学术论坛,在性质和时空条件方面与大众演艺游乐场所毕竟大不相同,而年轻教授也不必像演技高超的明星大腕那样在学界同行面前上演一出现场“脱口秀”。因此,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严肃学者的一篇严肃发言;也正因为它的严肃性,从而引起我的严肃思考也在情理之中。
我是从事音乐学研究的,对美术界的情况知之甚少,年轻教授所举之例是否属实,不敢妄言;但“当代文艺”自然也包括了音乐、戏剧、舞蹈、影视等诸多品种。从音乐界的实际情况看,类似的消费主义的例子固然也能找到,相反的例子也许更多。
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谭盾。无论从国内外极高的知名度还是在创作方面花样翻新、奇招迭出或人气极旺、销路甚好等等诸多参数看,都可为年轻教授之当代文艺与消费主义理论提供有力佐证。但即便如此,他为电影《卧虎藏龙》所写的配乐,却绝对不是“胡乱涂抹几笔再签上大名”的作品,否则,光靠名气是不大可能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乐奖的,除非全体评委也都成了谭盾的消费主义者。此外,他的《永恒的水》以及《十九个操》等作品是否“胡乱涂抹”而成姑且不论,但在音乐界引起不同反响和激烈争论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他在国内举办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也远未达到听众“趋之若鹜”的程度。
相反的例子则更多。
首先说谭盾的同班同学郭文景,其国际知名度虽不及谭盾,但就其才华横溢和创造力超群而言,是国内作曲家中一位举足轻重的大腕级人物,在音乐界、特别是高等音乐院校中有巨量拥趸。他的交响乐《东方红日》是一部委约作品,据说作曲家从委约单位拿到的稿费相当丰厚,其价码之高,可谓我国当代作曲家单部大型作品稿费之最――这大概也可为所谓当代文艺的“消费主义”提供一个注脚了吧?可惜,这个作品在创意阶段就从根本上违背了交响乐创作的基本规律,因此无论郭文景才华再高、名气再大,也无论其创作态度是随意涂抹还是精雕细刻,即便作曲家以高超技巧将第四乐章帕萨卡利亚写得精彩绝伦,也挽救不了作品整体失败的命运。果然,上演后非但没有出现听众趋之若鹜、同行好评如潮的盛况,反而在同行中引起广泛而激烈的批评。
其次说三宝。这位学习指挥专业出身的青年作曲家,以一曲《你是这样的人》蜚声乐坛之后,接连为若干电视剧和杨丽萍的《云南映象》谱曲,其出众才华和能力在音乐界和普通听众中赢得了广泛赞誉,从此声名鹊起,身价倍增。不过,近年来由他作曲的两部音乐剧《金沙》投资2000万元、《蝶》投资4000万元(一说6000万元),创造了我国本土音乐剧单本剧投资规模的最高纪录,也可算作当代文艺“消费主义”的两个典型范例了。然上述两剧公演之后,尽管剧组在广告宣传上不遗余力、高调推销,当事者殷切盼望的观众“趋之若鹜”的盛况非但远未出现,反倒惹来业内同行的强烈非议,各种批评纷至沓来。
再说著名舞蹈编导张继刚――在我国当代舞蹈编导中,是一个才华横溢、声誉日隆的佼佼者,其诸多舞蹈小品已成为我国当代舞蹈艺术的佳作。但他导演的音乐剧《白莲》,尽管投资规模不小,舞蹈色彩斑斓,场面宏大绚丽,却终因其戏剧内涵薄弱、舞蹈成分之未能有机融入戏剧而在上演后不久便从此销声匿迹矣。
此外,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曾以不少作品倾倒无数影迷并对之“趋之若鹜”,论艺术成就及其在世界同行中的名声、地位和影响,丝毫不亚于国内美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