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 《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
第七章 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 一、白居易和社会学派的文学理论批评二、古文理论的产生发展和韩愈、柳宗元的文学思想三、司空图论诗歌的“味外之旨”“象外之象” 一、白居易和社会学派的文学理论批评 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的又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又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诗歌理论家。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文艺要真实地反映现实,揭露政治的黑暗,表现人民的疾苦。我们称之为社会学派批评,这和殷璠、皎然一派有明显的差异。这一派的代表人物还有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白居易的诗学思想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与元九书》中。 (一)“救济人病,裨补时缺” 《与元九书》:“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史书,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时,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歌咏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 “救济人病”是要求诗歌能反映人民疾苦,使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让在位者有所了解。“裨补时阕”是要求诗歌揭露时政的弊端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促使他们进行必要的改革。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文与现实政治的密切关系,强烈要求诗文必须起到为民请命的作用,起到干预现实,干预政治的作用。 但过分重视经世致用,而忽视诗歌的审美价值,所以对历史上的作家的评价有失偏颇。 (二)“美刺比兴” 《与元九书》:“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比兴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他所说的“美刺比兴”是什么意思呢?《与元九书》中也有比较清楚的表述:“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唐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也;采采芣苡,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哉!” 他所说的“美刺比兴”是“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换言之,他反对为状物而状物,为比兴而比兴,而主张诗人通过比兴来寄托自己的“讽喻”; 他所说的“美刺”主要是“刺”。晚唐皮日休说:“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正乐府序》)白居易的讽喻诗主要是刺诗。 他自己说:“欲开壅塞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采诗官》)明邓元锡《函史》云:“白太傅《秦中吟》《新乐府》之作,风时赋事,美刺比兴,欲尽备乎六诗之义。”所以他说的“美刺比兴”就是干预现实,批评政治,揭露黑暗,“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在表达方式上也不同于先秦两汉的“发乎情,止乎礼义”“主文而谲谏”,而是主张“意激而言切”(《与元九书》)“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新乐府序》)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己的诗歌创作使“众口籍籍”“众面脉脉”“扼腕”“变色”,亦可作证。 (三)“直歌其事” 《新乐府序》中说:“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实而核,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布于乐章歌曲也。” 《秦中吟序》中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据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记载:“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又改之。”正因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所以当时流传甚广,“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诵琵琶篇。” 但过分追求实录原则,而忽视诗歌的艺术形式,诗歌的艺术价值就不高。苏轼说“元轻白俗”,白居易自己也说“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上怪落声韵,下怪拙言词。” 二、古文理论的产生发展和韩愈、柳宗元的文学思想 唐代古文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是针对六朝唐初骈文的泛滥而发的,以古文替代骈文,其性质属于语体改革,但又包含着文风的改革,因此,对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 唐代古文运动所倡导的古文是指不讲骈俪对偶的能自由流畅表达思想情感的单行散体的语言表达方式。骈文侧重于格式整齐的语言形式美,而且是一种绚丽铿锵,和谐对称的雕饰美;古文则侧重于语言的自由流畅表达,讲究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生动简洁的本色美。 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韩愈、柳宗元。 (一)韩愈(公元768——824)的文学思想 李翱在《祭吏部韩侍郎文》中说:“建武以还,文卑质丧。气萎体败,剽剥不让。拔去其华,得其本根。开合怪骇,驱涛涌云。包刘越赢,并武同殷。六经之风,绝而复新。学者有归,大变于文。”(《全唐文》卷六四零) 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说“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1、文以明道 《答陈生书》:“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 《送陈秀才彤书》:“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 《答李秀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