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杜鹃组织培养的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杜鹃组织培养的探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黄杜鹃组织培养的探究 刘金平 江西省临川二中 344100 摘 要:以黄杜鹃的茎尖为实验材料,研究M1~M8八种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在25℃、光照12h/d、光照强度1500lx下进行培养,诱导黄杜鹃顶芽的离体快速生长,从实验结果中找到黄杜鹃离体快速繁殖的最适合的培养基。 关键词:黄杜鹃 组织培养 离体培养 茎尖培养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由于黄杜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人们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纷纷上山挖掘黄杜鹃,以致原本就遗传很狭窄和生存能力较弱的黄杜鹃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肋,甚至有些地方的黄杜鹃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如江西赣州、泰和、井冈山等地在过去几年中,黄杜鹃被成片挖掘、成车运走,致使原本成片连续分布的黄杜鹃资源正在绝迹。另一方面,由于对杜鹃花资源的认识不足和盲目利用,人类的干扰已经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加速了黄杜鹃的濒危灭绝。 由于黄杜鹃具有昂贵的杀虫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等等,因此,通过寻找黄杜鹃离体组织培养的最适合的培养基可以快速繁殖,丰富物种,对于研究野生黄杜鹃资源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杀虫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等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实验过程及记录 1.选材 ①金溪晴天取的已长出叶子的黄杜鹃茎尖。 ②庐山植物园小雨天取得鳞片包被的黄杜鹃茎尖。 2.配置试剂 配置MS大量元素、MS改良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MS铁盐、B5有机、BA、NAA、ZT、2,4-D母液(扩大至20~100倍不等);0.1mol/L NaOH、0.1mol/L HCL。 3.配置培养基 4.培养基的分装 用磁铁搅拌均匀后,用橡皮管将每种培养基分装到20~25个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装40~50ml培养基。 5.培养基及接种用具的灭菌 用报纸包好滤纸、镊子、解剖刀、培养皿;包扎好一个空三角瓶;并用三角瓶或大瓶装蒸馏水灭菌获取无菌水;最后,连同分装好的培养基一起放入高压锅中。 加热高压锅至气压0.10~0.15千帕之间灭菌20分钟,灭菌完毕将高压锅中的培养基及用具放到实验台上冷却。 6.接种及培养 接种前的准备:将实验材料洗干净,准备好灭菌用的75%的酒精和0.1%的升汞溶液,并在接种前打开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和排气开关灭菌20分钟以上。灭菌完毕后关闭紫外灯,点燃酒精灯放入超净工作台上,将三种培养基放入超净工作台上依次排好,并将灭菌好的用具材料放入。 材料灭菌:用75%酒精灭菌30~60s,然后用无菌水洗1~2次;洗完后将材料放入灭菌了的空三角瓶中,加入0.1%的升汞灭菌10分钟左右,灭菌后洗2~3次。 接种:用酒精棉擦干净手及桌面,取出培养皿,将镊子、解剖刀放入其上,取出滤纸,将灭菌后的材料放入其上亮干,灼烧镊子、解剖刀灭菌干净,在酒精灯下切取材料接种至培养基中。接种完毕进行清理,将接种好的材料拿到培养箱中培养(25℃,12h/d光照)。 7.外植体的转接 由于培养基营养、水分、氧气等的消耗,需根据需要每隔一个月左右重新配置M1~M8八种培养基进行一次转接,以维持继续培养。 转接时,有鳞片的去除部分鳞片,长出叶子的需去除老叶仅留两片新叶。基本步骤同上面6中的接种,但不需要对材料进行灭菌。 8.丛生芽的转接 4个月后,有些接种的外植体已长满许多丛生芽,此时,可将其产生的丛生芽用解剖刀切取??来分别转接到所培养的新的培养基上。 9.实验观察及记录 黄杜鹃初次接种后,每隔3~5天观察一次染菌情况,两个星期内即可统计染菌率。 每次接种后,定期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大约每星期观察一次,刚接种时应特别注意观察。 三、结论 1.不同种类的杜鹃含有的寄生菌有所不同,黄杜鹃的染菌率比较高。 2.愈伤组织的抗逆性比芽的抗逆性差。 3.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丛生芽gt;鳞片包被的芽gt;长出叶子的芽。 4.最佳取材:取黄杜鹃芽已长出叶子的茎尖且最好在3~4月晴天。 5.最适培养基: NH4+/NO3-之比和含盐量取1/4MS改良、激素ZT取0.5mg/L、激素BA取2.5mg/L、激素NAA取0.05mg/L、激素2,4-D取0.025mg/L组合的培养基可能是黄杜鹃的最佳培养基,即M8:1/4MS改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