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特征及成因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特征及成因
李蓉(黄委上游水文水资源局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黄河上游水沙变化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汛期水量和洪水流量减小,导致进入中下游基流减少;水沙变化不一致导致内蒙河道淤积萎缩严重;洪峰流量削减增加了十大孔兑高含沙洪水淤堵干流机会,径流年内分配变化必然给水资源管理、农业及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分析了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特征及成因。
关键词:黄河上游;水沙变化;降雨;水库调蓄;
1 流域概况黄河流域以河口镇(头道拐站)、桃花峪(花园口站)分上、中、下游,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长3472km,面积42.8 万km2,水量丰沛,落差集中;下河沿至河口镇,流经宁蒙平原,河道展宽,比降平缓,两岸分布大面积引黄灌区。 河口镇至桃花峪段为中游,长1026km,面积34.4 万km2,中游段内绝大部分支流处黄土高原区,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洪水和泥沙主要来源区。
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长786km,面积2.3 万km2,现状河床邻背差4~6m,比两岸平原高出很多,是淮河与海河分水岭。
2 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特征2.1 来水变化黄河水沙不仅有来源差异,且年内年际分配也不同。据龙、刘两库蓄水时间将1952~1997 年系列分:1952~1968 年(天然)、1968~1986 年(刘家峡单库运用)和1986~1997 年(龙刘两库联调)三个时段。不同时段各水文站流量变化会随时间推移,与天然相比,流量不断减少,中下游河段较上游河段减少幅度更大。
2.2 来沙变化随黄河流域用水不断增加,使进入干流河段水量不断减少,沙量也减少,加之干、支流上水保措施,使河道沙量减少。分析实测泥沙资料,各水文站来沙会随时间不断减少。河口镇站从天然年平均输沙量1.48 亿t 减为1974~1980 年平均输沙量1.2 亿t,再至1986~1997年0.487 亿t,分别减少18.9%至67.1%;三门峡站从天然年平均输沙量17.4 亿t 减为1974~1980 年12.22 亿t,再至1986~1997 年8.07亿t,分别减少29.9%至46.4%,汛期则从15.13 亿t 减少到11.99 及7.64 亿t,分别减少20.8%至50.5%。
2.3 水沙关系变化统计黄河主要水文站在龙刘两库联调后(1986~1997 年)较天然情况(1952~1960 年)减水减沙情况如表2。
表2 黄河主要水文站在龙刘两库联调后较天然减水减沙统计表(单位:%)黄河流域减水自上而下逐渐增加,减沙则不大,上游减沙幅度明显大于减水,无恶化水沙关系。中下游河段用水增加,汛期出现减水大于减沙,使中下游河段水沙关系有所恶化;年平均兰州站减水11%,利津站减水63%,为兰州5.7 倍;汛期兰州站减水37%,利津站减水65%,为兰州1.8 倍,淤积严重的7、8 月,利津减水幅度为兰州2 倍,中下游用水不断增加使中下游水沙关系恶化,可根据(断面含沙量与流量之比)来沙系数说明。
3 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成因3.1 天然径流量减少兰州以上是上游主要产流区,天然径流量占头道拐99%以上,以兰州站为代表分析上游径流变化。从流域降雨量看,兰州以上从20世纪60 年代到80 年代变化不大,90 年代后有所减少,近20 年平均473. 9mm,较1960-1989 年减少3. 6%。兰州站天然径流量90 年代后平均291. 7 亿m3,较1960-1989 年减少18. 4% ;实测径流量减少更多,90 年代后年均263. 9 亿m3,较1960-1989 年减少21. 6%唐乃亥站是龙羊峡水库入库控制站,径流条件基本不受人为影响,1950-1989 年最大洪峰流量平均2 512 m3/s,1990 年后平均只有1 750m3/s,平均减小762 m3/s,偏小30%。1989 年以前年均径流量212. 2 亿m3,汛期平均129. 3 亿m3,1990-2009 年均水量减为173.8 亿m3,汛期减为103. 9 亿m3,较前时段分别减少18%、20%。90年代后降雨量减少不多,但雨强变化大、小雨多、降雨历时长导致径流量减少;由于气温升高、冰川退缩对径流影响大,同时气温升高造成湿地疏干,黄河径流涵养功能下降,使黄河径流减少。气候影响使天然径流量减少程度远大于降雨量减少程度。
3.2 水库调蓄作用刘家峡水库和龙羊峡水库分别于1968 年和1986 年运用,两库联合运用极大改变天然径流过程,造成洪峰流量削减、年内月径流重新分配,同时拦截部分泥沙。
(1)调蓄径流,年内水量重新分配各月蓄泄结果,改变进入水库下游径流过程,汛期和非汛期水量分配发生变化,各月水量差异减小。如头道拐汛期和非汛期水量比例,在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