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鼓室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6例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鼓室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6例临床分析
李瑞垣(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 河南洛阳 471003)
【中图分类号】R7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8-094-02
【摘要】目的 应用鼓室置管推进器进行鼓室置管术。方法 在局部麻醉下,对5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鼓室置管器进行鼓室置管术。结果 55例手术一次性完成,成功率为98.20%,54例手术后听力恢复正常,无并发症。结论 与以往的手术方案相比,该手术具有可在直视下进行、病人痛苦小的特点,提高了手术的一次性成功率和精确性。
【关键词】鼓室置管器 分泌性中耳炎 鼓室置管术
鼓室置管手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手段,为方便该手术的开展,提高手术成功率,我们研制了用于鼓室置管术的专用器械鼓室置管器,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现将应用该专利产品施行鼓室置管56例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男40例,女16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4岁,平均36岁例,病程20~46d,平均24d。病因:感冒引起36例,鼻咽癌引起4例。诊断标准[1]:①鼓膜穿刺抽液证实有中耳腔积液。②纯音听阈测试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在35~40dBHL之间,以低频为主。56例近3个月均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及头颅外伤史。
1.2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后采用鼓膜表面麻醉,选择大小适当的耳镜,左手牵拉耳廓使外耳道变直,右手持镜放于外耳道内,然后换左手持镜。看清鼓膜后,右手持已安装好的引流管,并调整好推进距离的鼓室置管器。于鼓膜后下方先刺入穿刺引导针;然后按动弹性手柄,当引流管前端突破鼓膜进入鼓室后有落空感,放松弹性手柄观察置管位置正常后,退出鼓室置管器。此时可见有积液沿引流管溢出。整个置管过程约10s即可完成。
2 鼓室置管推进器装置
所采用鼓室置管器为我科研制的专利产品,主部件为弹性手柄,限位螺栓,推进套管,穿刺引导针和穿刺手柄等组成。引流管为两端稍膨大硅胶管。
3 结果
本组56耳术后听力均有提高,平均提高30dBHL左右,55耳手术一次性成功。1耳因置管时患者不配合突然摆动头部失败,经二次手术置管成功。术后复查56耳所置引流管位置正常无脱落,引流通畅。引流管脱落时间为30~95d,纯音乐听阈测试结果:54耳听力恢复正常,2例鼻咽癌患者术后7d因并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提前取管,听力测试呈现为混合性聋,CT报告肿瘤浸及颅内。
4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中耳积液多为漏出液、渗出液和分泌性的混合液,因病程不同而以其中某种成分为主。一般认为病程早期为浆液性,后期为粘液性,胶耳多出现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物粘稠经保守治疗无效;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或估计咽鼓管功能不能于短期内恢复正常者,可经鼓膜留置引流管于鼓室,以排出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1]。以往的置管术多采用鼓膜刀于鼓膜后下部作弧形切口,放入引流管。但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痛苦较大,切得深浅不易掌握,过深容易损伤中耳组织,若损伤迷路则可产生迷路刺激症状[2]。其次,由于外耳道解剖上呈弯曲型,以及引流管较短小,容易由器械上脱落,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被污染的机会。其三,向鼓膜上放置引流管时,力量过大有将引流管掉入鼓室腔内的危险。如方向掌握不好,引流管可能会横向卡在鼓膜上,起不到通气引流作用。同时,弧形切口亦不利于引流管的固定,容易提前脱落。我们发明的鼓室置管器装置可使切开与置管一次性完成。其原理为:由穿刺引导针刺入鼓膜,起到切开鼓膜的作用。先利用限位螺栓调整好推进距离,当术者按压弹性手柄的滑动板时,穿刺引导针固定不动,推进套管向前滑行,并将穿刺引导针头部预先放置的鼓室引流管置于鼓膜上。由上推进套管的前进距离可以用过限位螺栓预先调定,因而可以防止引流管脱落与鼓室腔内。而推进套管向前运动时,穿刺针没有反方向的运动,所以,引流管也不会脱落于外耳道或横向卡在鼓膜上,使手术成功率得到提高。特别适合没有内窥镜的基层医院开展该项手术。
参 考 文 献
[1]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76~278.
[2]黄鹤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82~38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