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山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Large Defor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for Maoyushan Tunnel in Soft Rock under High in-situ Stresses.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羽山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Large Defor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for Maoyushan Tunnel in Soft Rock under High in-situ Stresses
现代隧道技术
毛羽山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MoDERNTUNNELLING
TECHNOLOGY
文章编号:1009—6582(20lI)02—0059—09
毛羽山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李廷春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摘要兰渝铁路毛羽山隧道出口段穿越薄层状碳质板岩地层,区域原岩应力较大且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隧
道开挖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大变形情况。通过分析,认为高地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呈大角度相交是大变
形的主要因素。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提高支护体系刚度、合理预留变形量,以及采用长锚杆、多重支护和超短
台阶法等常规措施控制了围岩变形;基于对围岩动态演化机制的认识,提出了高地应力隧道超前导洞法应力控制释
放技术,开展了大型工程试验。阶段性试验成果表明,采用超前导洞有效地降低了正洞施工时的变形速率,对上中台
阶影响尤为显著。通过对应力控制释放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望探索出安全、高效的高地应力软岩施T新技术。
关键词 毛羽山隧道 薄层碳质板岩高地应力 超前导洞 应力释放变形控制
456.3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严重影响区,区域原岩应力较大且以水平构造应力
1 引 言
为主,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大变形情况。本文
随着我国铁路、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隧道工程 结合毛羽山隧道出口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工程实
已经向长大、深埋方向发展,建设穿越高地应力且地 例。研究薄层状碳质板岩地层大变形的发展规律及
质环境恶劣的软弱围岩区的长大隧道工程已不可避 其力学机理,以期在施工过程中探求合理的治理措
免川。例如南昆铁路家竹箐隧道、二郎山公路隧道、 施,达到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以及快速掘进的目标,从
木寨岭公路隧道、宜万铁路堡镇隧道、兰新复线乌鞘 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开挖施工;同时,进一步深化并丰
岭隧道等均存在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软岩的基本 富软岩隧道大变形研究,为该类隧道工程设计与施
特征是强度低、孔隙率高、容重小、渗水、吸水性好、 工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易风化、易崩解,具有显著的膨胀性和明显的时效特
2 工程概况
性12J。在高地应力区修建地下工程,最大的难题就是
软岩大变形的控制问题|3|。 兰渝铁路毛羽山隧道长8503m,最大埋深约
目前,关于围岩大变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和清 700m。隧道出口段通过的地层主要为i叠系下统
晰的定义,在理论上缺乏系统研究,在工程实践中,
板岩(T,‘):薄层板状构造(层厚≤5cm),青灰一灰
围岩大变形至今亦未列入设计规范。国内外许多专
黑色,局部夹白色条带,变淤泥质、钙质结构,层间结
家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修建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
合力较差,密闭节理裂隙较发育,弱风化,岩质较软,
分别从结构断面形状设计、支护措施的设置以及开
岩体较完整一较破碎,呈层状、块状结构,裂隙水较
挖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应观点与解决办法。然而,地
大。岩层走向基本与隧道平行,倾角70。一900。隧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鼻内镜术对非侵袭性真菌鼻窦炎临床效果研究.doc
- 鼻内镜术应用于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研究.doc
-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莫运.doc
-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观察.doc
-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源性咽炎患者的临床观察.doc
-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doc
- 鼻内镜治疗鼻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doc
- 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病的临床效果探究.doc
- 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式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35例疗效分析.doc
- 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分析.doc
- 毛蚶三个地理群体生化遗传特征分析 Analysis on biochemical genetic variation in three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Scapharca subcrenata.pdf
- 民勤绿洲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 Dynamic Monitoring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Minqin Oasis.pdf
- 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努瓦克肖特自治港)自建设以来的泥沙淤积与海岸演变(二) Sediment Accumulation and Coast Evolution after Construction of Friendship PortNouakchott Autonomy Port in MauritaniaPartII.pdf
- 民族地区农地利用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Land Carbon Emission in Provinces of Minorities in China.pdf
- 民族地区财政金融政策的反贫困效应研究 Antipoverty Effect of Fiscal and Financial Policy in Ethnic Areas.pdf
- 民用机场建设与城市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of Civil Airport Construc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pdf
- 民用汽车拥有量非线性时空组合预测模型 Non-Linear Combined Prediction Model of Medium and Long-Term Civil Vehicle Population of China.pdf
- 民用建筑生命周期固体废弃物排放的资源环境压力 Resource-environmental Pressure Caused by Solid Waste Discharge from Civil Building Life-cycle.pdf
- 民用燃煤含碳颗粒物的排放因子测量 Measurement of emission factors of carbonaceous aerosols from residential coal combustion.pdf
- 民用生物质燃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Emitted from Biofuel Combustion in China.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