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莫扎特演奏者的几点建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给莫扎特演奏者的几点建议   “可以准确无误地说,莫扎特总是把歌唱性作为他的起点,由此,延绵不断的旋律便贯穿于他创作的始终。那闪烁的线条犹如一位身着薄丝衣裙的女子美丽的身影”   ――布佐尼   对每一个莫扎特钢琴曲的演奏者来说,值得警醒的第一点便是:绝不可以满足于准确无误地弹奏出每个音符。莫扎特在钢琴作品中所蕴藏的远远超出了钢琴这种乐器所能表达的一切。一个演奏者,必须时刻去捕捉那隐藏于钢琴以外的无穷的可能性――包括力度、色彩,以及在歌剧咏叹调、交响乐、室内乐中无处不在的情感表现力。以《a小调奏鸣曲》(K310)为例,我就把第一乐章比作一部雄伟的交响乐;第二乐章,一幕带有戏剧性中段的歌剧;末乐章,一首无忧无虑的管乐嬉戏曲。   在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中,钢琴的声音和乐队的对比更为明显,这里,人声和乐队的独奏乐器主要决定了钢琴家演奏的标准。他要像个歌剧演员,不仅要咏唱,更要学会清楚和富有内容地“说话”,赋予个性地有所行动和反应;他又要像那弦乐大师般按照“上弓”与“下弓”来思考;在快速的经过句中,他更要像个长笛手或是双簧管高手,运用多样变化的奏法,而不是条件反射般奏出一串呆板的半连音,或是更糟糕地奏出一段“完美连音”,有些老的版本就曾不厌其烦地标注上诸如此类的谬误,其可靠性、真实性何在?   谁都不会怀疑歌唱性在莫扎特的作品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这绝不是全部。在弹奏莫扎特的作品时,你能体会到所有伟大的作曲家想要在他们的作品中所表达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若是简单地把莫扎特归纳为几个特征,那无疑是对他的诋毁和亵渎。他的音乐是朴素的,又是优雅的;时而威武,时而清纯;无雕琢之痕,又不乏于睿智幽默;超凡脱俗却又十分亲切。演奏者稍一大意,便会滑向舒曼那“古希腊式的飘逸的优雅”,或是误人瓦格纳用“光和爱谱写的辉煌”。演奏者必须在自由和固定模式、热情和优雅、尽情表现和风格掌握之间找到平衡,有时没有幸运女神的眷顾,也会随时功亏一篑。   到底是什么让莫扎特的音乐如此奇妙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他与同时代的海顿来比较一下。有时候他们两人实在是太相像了,而且他们如同兄弟般的共享他们音乐上的成就。但他们在本质上却是不同的。我在海顿和莫扎特作品中看到器乐和声乐、动机和旋律,C.P.E.巴赫和J.C.巴赫,柔板和行板,休止和连接,大胆和平衡,不可预见的惊喜和可预见的惊喜之间的对立。海顿突然深深陷入激动不安,而莫扎特相反,由紧张不安走向平静。   莫扎特那特有的神经质(据记载他的手指常下意识地在椅背上敲打个不停)在他很多作品的末乐章都有所体现,它们时而烦躁,时而激越,埃德文?菲舍尔、布鲁诺?瓦尔特,以及阿图尔?施纳贝尔的演奏中都曾表现出这种悸动,而布索尼却断然否认了莫扎特乐曲中的神经质因素,对此,我不得不持反对意见。既然莫扎特可以让美妙的旋律贯穿始终,勾勒出美妙身影(布佐尼语),那么,在莫扎特音乐中时而出现的“混乱”,也可以在“秩序的遮掩下闪烁发光”。   那种完美的秩序,莫扎特那牢固的曲式感,再用布索尼的话来说,是“近乎非人性”的。而正是这种“非人性”的完美结构往往由他声音的可知性来予以平衡,还有他声音混合所创造的奇迹,他坚定的力量、生动的精神,他的心跳,以及他温暖而并非多愁善感的感情。   如果海顿是探险家,舒伯特是梦想家,那我要把莫扎特和贝多芬称为建筑大师。但他们的建筑是多么不同呀!贝多芬从一开始就从静力学的角度,一砖一瓦地进行建筑,步步推进,最终建成一座座宏伟的城堡。而莫扎特却喜欢把最美妙的旋律思维作为强制件编织在一起。看一看K271的第一乐章,他把他建筑块料出现的顺序加以变化,甚至把它们摇晃起来,好似一支绚烂无比的万花筒。贝多芬以一种程序发展的方式,从一个因素引出另一个,而莫扎特把一个个不同的因素依次安排,好像它们没有别的可能。   莫扎特在对于大小调的不同处理上,十分的与众不同;他运用推进法的能力也在两首小调协奏曲中有所体现,K466和491就曾强烈地震撼过贝多芬。只可惜,原作的华彩乐段已不复存在。无论是d小调力度范围的宽广,还是c小调复调结构的浓厚,都不能与莫扎特的大调协奏曲那种即兴风格相一致。他们倒是更有巴赫第五布兰登堡协奏曲华彩段的风范,巧妙地引领着一个乐章的强度,并以宽广的气势过渡到下一乐章的管弦乐部分。   莫扎特不是瓷做的,也不是大理石或是糖做的。那过分可爱的、故作矜持的、动辄狂喜的,或是能哭出一片忧郁的海洋的,带刺玫瑰般的莫扎特,都应该避免。或许还应该谨慎地提出一个疑问,莫扎特是不是那样无止境的充满着诗意呢?诗意的钢琴家会发现他们自己犹如坐在温室中,他们太需要打开门窗,呼吸新鲜的空气了。且让诗意作为调味品,千万不能供作主菜啊。另外还要提醒大家,只有所谓“钢琴诗人”,而没有所谓小提琴诗人,指挥家诗人,或是艺术歌曲诗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