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PPT
*; 目前,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全世界和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当代各国面临的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概述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与措施;定义及分类
疾病负担; 恶性肿瘤疾病负担;(WHO-IARC, GLOBOCAN,2002);中国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恶性肿瘤位列全人群死因第1位。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一直呈 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至2004年死亡率上升了83.13%。
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04年因胃癌、肝癌和肺癌三种主要恶性肿瘤引起的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s)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11.6%。;
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栓塞等。 ;心血管疾病的演变历程;第三阶段(高峰期)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大 幅度上升,发病和死亡均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死亡构成达35%~65%。
第四阶段(下降期)
各国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等公共卫生措施,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构成降至40%以下。;全球流行概况
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入各阶段的年代、各阶段持续的时间和危害程度,以及目前发展所处的阶段是不同的(图21-1)。
从全球整体上来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 图21-1 2008年38个国家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 ;据WHO报告,2008年,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死亡约1733万人,在全部死因中占30.46%,是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倍。 ;定义 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血管方面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是多种病因所致,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
继发性高血压
5%~1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定义:
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或中风,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为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共??特征有突然发病,出现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临床类型:;定义 ;定义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衰竭。 ;分型 ;糖尿病诊断标准;IFG或IGT的诊断标准 ;表20-1-1 中国全人群前十位死因 (城市地区, 2009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恶性肿瘤的病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对这些措施加以评价,最终达到降低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收集和分析肿瘤发病、死亡数据,掌握恶性肿瘤的时间变化趋势、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确定优先干预的癌症类型和重点人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和内容与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相似。; 全球流行特征
我国的流行特征
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从世界范围来看,恶性肿瘤的总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特征;2008年各大陆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经济发达国家的高发肿瘤:
肺癌、乳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
欠发达地区常见肿瘤:
食道癌、胃癌、肝癌和宫颈癌。;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动态变化,提示了相应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的变化。
人均期望寿命延长、老龄化人口比例增加是全球肿瘤发病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
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环境污染的状况也决定了各国肿瘤负担的变化趋势。; 控烟、膳食指导、肿瘤早诊早治等干预措施的开展,美国男性肺癌、前例腺癌、大肠癌发病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自然环境污染加重,人们生活行为习惯(吸烟、饮酒)和膳食结构改变 ,增加了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的风险。美国女性肺癌粗死亡率持续上升。;人群特征 ;年 龄 ;各年龄段好发的恶性肿瘤; 除女性或男性特有的肿瘤外,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病率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肺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在日常生活及职业工作中接触环境致癌因素的风险高于女性有关。;性行为及婚育状况;种 族;职 业; 美国日裔二代、三代的胃癌发病率、死亡率下降,接近美国当地人水平,而大肠癌、乳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说明这些肿瘤与环境及膳食结构改变的关系较为密切。
鼻咽癌在二代广东移民中发病率仍然显著高于当地美国人,说明鼻咽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发病前五位恶性肿瘤:
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湖南省长沙市2025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VIP
-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A4直接打印版.docx VIP
- 《商品学》(第2版)1-11章题库章节练习题答案全书测试题参考答案含原题.pdf VIP
- 23ZG210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方桩.pdf
-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docx VIP
- 02S515排水检查井图集 .docx VIP
- (高清版)DG∕TJ 08-2165-201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docx VIP
- 3.3.5患者参与医疗安全(达B档).doc VIP
- 道口开设施工合同5篇.docx VIP
- 九一八国旗下演讲稿《勿忘国耻吾辈自强》.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