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系统查体104PPT
神经系统查体;一、一般检查;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头部和颈部1 头颅 大小、形状
2 面部 血管痣、皮脂腺瘤等3 颈部 发际低、强迫头位4 颅颈部杂音
躯干及四肢
脊柱畸形、脊膜膨出、弓形足、瘤结节、咖啡斑等;二、脑神经检查;三叉神经(trigeminus nerve)
检查内容:
1 面部感觉 周围性或中枢性分布。
2 咀嚼肌群的运动 肌萎缩、门齿中缝线。
3 角膜反射(corneal reflex) 直接、间接角膜反射。
4 下颌反射(jaw jerk) 亢进提示脑干损害。
临床意义:周围性:眼支:眶上裂,常见于海绵窦病变。
上颌支:圆孔,局部病变。
下颌支:卵圆孔,见于局部病变。
中枢性:洋葱皮样分布。见于脑桥损害。
面神经(facial nerve)
检查内容: 1 外观 额纹、鼻唇沟、眼裂、口角。
2 运动 周围性或中枢性面瘫。
3 味觉 舌前2/3味觉。;临床意义:
1.周围性:见于Bell’s麻痹、Hunt综合征
2 核性:见于脑干损害
3 中枢性:见于脑血管病或肿瘤
位听神经(auditory nerve)
临床意义:1 蜗神经 常表现为耳聋和耳鸣
耳聋: 分传导性和神经性
耳鸣:低频-传导性,高频-神经性。
2 前庭神经
眩晕:前庭周围性 眩晕重、时间短、头位改变诱发、眼震固定
前庭中枢性 眩晕轻、时间长、无头位改变、眼震不固定
平衡失调:步态不稳、常偏向患侧、
眼震:周围性常较固定、旋转性。中枢性为不固定、垂直性眼震
;检查内容:
1耳蜗检查:
任内(Rinne)试验 传导骨气;神经气骨,均短。
伟伯(Weber)试验 神经偏健侧,传导偏患侧。
2 前庭检查: 变温、旋转试验。
舌咽(glossopharygeal )迷走(vagus)神经
检查内容:
1 运动 发音、呛咳、吞咽;软腭、腭垂位置。声带位置。
2 感觉 舌后1/3的味觉。
3 咽反射
临床意义:
周围性 单侧损害、双侧损害(真性球麻痹)
中枢性 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导致假性球麻痹 (pseudobulbar palsy )
;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延髓支--支配声带(喉返神经)
脊髓支--支配胸乳肌、斜方肌。
临床意义:常见于颈静脉孔综合征,因肿瘤、炎症、外伤
检查内容:转颈、耸肩动作
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
临床意义:因舌下神经仅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支配
周围性:常见于颈静脉孔综合征
核性:运动神经元病
中枢性:见于脑血管病
检查内容:
伸舌偏斜、舌肌萎缩、舌肌纤颤。;三、运动系统检查;2级 肢体能在床边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 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 能做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 正常肌力
(二)肌张力(muscular tone)
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
1 肌张力增加
痉挛性(spasticity)(折刀样) 见于锥体束损害
强直性(rigidity)(铅管样) 见于锥体外系损害
齿轮样(cogwheel rigidity) 见于锥体外系损害
2 肌张力减弱
见于周围神经、脊髓前角灰质及小脑病变等
; ;(四)共济运动
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必需有一定的肌群参加(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及固定肌等),司理肌群的协调一致主要靠小脑的功能。此外,前庭神经、视神经、深感觉、锥体外系均参与作用。协调作用发生障碍,称为共济失调(ataxia)。
检查内容:
1 指鼻试验(finger nose test)
2 跟膝胫试验(heel-knee-tibia test)
3 快复轮替试验(alternate motion)
4 误指试验(ringer finger test)
5 Romberg征
;(五)姿势(position)和步态(gait)
1 痉挛性偏瘫步态(划圈步态)
2 痉挛性截瘫步态(剪刀步态)
3 共济失调步态(醉汉步态)
4 慌张步态
5 跨阈步态(公鸡步)
6 摇摆步态(鸭步) ;四、感觉系统检查;检查内容
浅感觉:皮肤粘膜反应。
痛觉(analgia)检查 见于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