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汗证PPT
汗 证
学习要求
掌握内容:汗证的中医证治规律。
熟悉内容:汗证的病因病机。
了解内容:现代医学认识。
[概述]
一、定义: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
二、发病情况:
1、年龄: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小儿。
2、特点:
①汗是由皮肤排出的一种津液。汗液能润泽皮肤,调和营卫。
②小儿由于形气未充、腠理疏薄,加之生机旺盛、清阳发越,在日常生活中,比成人容易出汗。
③若因天气炎热,或衣被过厚,或喂奶过急,或剧烈运动,出汗更多,而无其他疾苦,不属病态。
④小儿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
⑤睡中出汗,醒时汗止者,称盗汗;盗汗多属阴虚,
⑥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自汗多为阳虚。
溯 源
《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汗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腠理而形成,能润泽肌肤,调和营卫,清除废秽。
若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腠理固密,则津液内敛;反之,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异常,称之为汗证。
[概述]
发热 汗出粘手----------阴虚;湿热;食积等。
无热 汗不粘手--------病后体虚(腹泻,疳证等);素体虚弱(佝偻病)。
小儿汗证往往自汗、盗汗并见
因温热病引起的出汗,或属危重症阴竭阳脱、亡阳大汗者,均不在本节讨论范围。
西医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结核感染,风湿热等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1)小儿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
(2)寐则汗出,醒时汗止者称为盗汗;不分寤寐而出汗者称为自汗。
(3)排除因结核病、风湿热、传染病等引起的出汗。
类证鉴别
生理性出汗:因天气炎热,穿衣过厚, 渴饮热汤,劳动奔走,服用发散药物引起的出汗。出汗量一般不会太多,且大多为一时性。
汗证:患者表现为全身或局部汗出量多,往往伴有烦热心悸,体倦乏力,消瘦等
症状。
自汗:不问朝夕,是否活动,浸浸自然汗出,
动作则益甚。
盗汗:熟睡时汗出,醒后则汗收敛而止。
脱汗:病情危重,全自大汗淋漓,汗出如油,
伴呼吸低弱,四肢冰冷,及脉微欲绝,
甚至神识模糊不清。
黄汗:汗色发黄,染衣着色,(大多以腋窝
明显),多见内疸患者。
头汗:小儿纯阳之体,头为诸阳之会,邪犯
诸阳,循经上越,迫津外泄。
战汗:在急性热病过程中,全身战粟,随后
汗出,发热口渴,躁扰不宁。
半身汗:偏左或偏右半身汗出,或上半身汗
出,多因阴阳失调,气血不周所致。
[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汗证以虚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法则。
肺卫不固--------益气固卫
营卫失调--------调和营卫
气阴亏虚--------益气养阴
湿热迫蒸--------清化湿热
除内服药外,尚可配合脐疗等外治疗法。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肺卫不固
(2)营卫失调
(3)气阴亏虚
(4)湿热迫蒸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汗证多属虚证。
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
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
肺卫不固证----------以头颈胸背为主
营卫失调证----------多汗而不温
气阴亏虚证----------汗出遍身而伴虚热征象
湿热迫蒸证----------汗出肤热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肺卫不固
证候: 自汗或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
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平时易患感冒;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医方类聚》)合牡蛎散(《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加减。
常重用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
防风走表御风调节开合;牡蛎敛阴止汗;
浮小麦养心敛汗; 麻黄根收涩止汗。
加减:脾胃虚弱,纳呆便溏加山药、炒扁豆、砂仁健脾助运;
汗出不止,睡前用龙骨、牡蛎粉外扑,敛汗潜阳。
[辨证论治]
3.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职入学考试英语复习指导丛书—语法专项训练教学课件(第四章数词).pptx VIP
-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课标版).pptx
- 2025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小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pptx VIP
- 丹方模拟器1.32(新增龙宫草药)(1).xlsx VIP
- 等一朵花开读书分享PPT.pptx VIP
- 2012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SSC)..doc VIP
- 【免费】小学一年级数学“凑十法”练习题100道 .pdf VIP
- 幼儿园装修工程实施方案(模板范文).docx
- 高中物理必修二学历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