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PPT
1
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主讲人:许秀娟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通过排泄作用,调节机体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
2
一、肾的功能解剖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
远端小管
尿生成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一)肾单位的构成
集合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远曲小管
髓袢升支粗段
3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血细胞不能通过,血浆蛋白可通过。
3、肾小囊上皮细胞层:防止蛋白质漏出。
(二)滤过膜的构成
机械屏障
70-90nm
4 -11nm
2 -8nm
2、基膜层: 主要部分。硫酸肝素和蛋白聚糖。
4
电学屏障作用
限制带负电荷的大分子物质的滤过。
原尿与血桨的主要区别:原尿几乎不含蛋白质 。
通透性的大小:
与被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有关
有效半径小于2.0nm的中性物质可自由通过。
有效半径大于4.2nm的物质不能通过
介于2.0~4.2nm的各种物质,随有效半径的增加,
滤过量减少。
5
与被滤物质分子所带电荷性质有关
分子量为96000,有效半径为3.6nm的血清蛋白不能通过。
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孔的大小和滤过膜所带电荷
8
(二) 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
剧烈运动等,交感N(+)→NE→肾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
安静时,使血管平滑肌有一定收缩性。
9
体液调节
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加压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
2、前列腺素→舒张
10
1、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re)
每分钟两肾所生成的原尿量(超滤液量)。
正常值:125ml/min. 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2、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正常值:19%.形成超滤液.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率的大小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系数
11
有效滤过压 = 45-(25+10)= 10mmHg
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促进滤过的动力-对抗超滤过的阻力)
一、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胞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0mmHg
10mmHg
45mmHg
25mmHg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 45-(35+10)= 0mmHg
出球端:
滤过平衡点:滤过阻力=滤过动力,有效滤过压降低至零的这点。
滤过平衡点之前的一段毛细血管才有滤过作用。
12
13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
Bp为80~180mmHg 时,滤过率基本不变,尿量不变。
剧烈运动时,血液重新分配,肾血液量↓ ,滤过率↓。
当Bp<80mmHg时,滤过率↓, 少尿或无尿。
当Bp>180mmHg,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少尿。
14
(二)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 →滤过率↑ → 尿量↑
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后,尿量有什么改变,为什么?
大量输入生理盐水
某些疾病如肝功能严重受损
毛细血管通透性大
→血浆白蛋白↓→ 血浆胶渗压↓
(三)肾小囊内压
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肿瘤等)→肾小囊内压↑→滤过率↓
15
。
→产生滤过作用的毛细胞血管长度↑→滤过率↑
反之,滤过平衡点靠近入球小A端
(五)滤过系数
面积↓ →少尿 、无尿
(四)肾血浆流量
肾血浆流量↑→
血浆胶渗压升高的速度减慢
滤过平衡点靠近出球小A端
Kf=k(有效通透系数)×s(滤过膜面积)
在单位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位时间内经过滤过膜的滤液量。
16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被动转运
顺浓度差或电位差 。
溶剂拖曳(solvent drag)
水分子通过渗透被重吸收,溶质可随水分子一起被转运。
重吸收:
分泌:
17
耗能,逆浓度差或电位差 。
原发性主动重吸收:ATP直接水解供能量。
如 Na+、K+ 重吸收。
继发性重吸收:与Na+的主动重吸收耦联进行。
如葡萄糖,氨基酸。
同向转运体
逆向转运体
主动转运
18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途径
跨细胞转运途径:溶质→管腔膜→上皮细胞→基底侧膜→组织间液
细胞旁途径:细胞间紧密联接→细胞间隙
19
吸收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部位: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20
H2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常见的妇科阴道炎》PPT课件ppt.pptx VIP
- 2025新疆天泽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所属二级企业部分岗位社会招聘3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匹克球主题团建活动方案.pdf VIP
- 2021年中华护理学会10项团体标准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docx VIP
- TAVI(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后护理.pptx VIP
- 《中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pdf VIP
- 冷冻食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docx VIP
- 2023年新疆水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围墙施工方案(围墙施工方案).doc VIP
- 中职中专新生入学开学第一课教育精品(1).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