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品学案:第20课 俗世奇人.docVIP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品学案:第20课 俗世奇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精品学案:第20课 俗世奇人

学案 一、字音字形 撂高的(liào)   怵(chù)   抠(kōu) 一戳(chuō) 赚钱(zhuàn) 秫米面(shú) 沏茶(qī) 硌牙(gè) 看风使舵(duò) 吓懵(měng) 一撮(cuō) 阔绰(chuò) 二、重要词语 1.逢场作戏:碰到机会应酬一下,凑凑热闹,并不认真对待。 2.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谁也不得罪。 3.看风使舵:比喻看情势或别人眼色行事(含贬义)。 4.左右逢源:比喻事情随便怎么办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5.孤陋寡闻:知识浅陋,见识不广。 6.想辙:方言,想办法。 7.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8.练达:指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 三、作者介绍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神鞭》,中篇小说《三寸金莲》《铺花的歧路》《啊!》等。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等职。近年来投身于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四、写作特点 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以小见大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里的“小”并非指那些毫无社会意义的芥末小事,而是看似细小平凡,实则含义深刻的小事小物。它能见微知著,反映重大的或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表现深刻的主题。 1.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点拨:这种夸张其实是在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行。但是如果只写“技艺高超,众人莫能望其项背”,文字就过于平板。而作者运用这样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2.《好嘴杨巴》的主人公应该是杨巴,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的? 点拨:文章主要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故事开端,并不写杨巴,而是从夸赞杨七的高超技艺开始;在第五段用“可是”一转,就让人明白了写杨七是为了衬托杨巴。在巧妙应对李鸿章一节中,杨巴说话之前,众官员“吓懵了”,“一个比一个糊涂”,而杨巴“立时猜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对比中显出杨巴的机灵;杨巴说话之后,李中堂觉得他“机敏过人”,“心生欢喜”,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而杨巴“心里头却一清二楚”,从侧面烘托了杨巴的机智。 3.核心图解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1)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fàn(  )盐zhuàn(  )下金山的张锦文。 (2)天津(  )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  ),官儿也怵(  )三分。 (3)一般茶汤是把shú(  )米面qī(  )好后,捏一撮(  )芝麻撒在浮头。 2.结合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     ) (2)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 (3)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     ) (4)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     ) 3.“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句中的“找”字能不能换成“捏、揉、做”等字眼?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俗世奇人》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该文塑造了两位有着________和________的民间艺人。文章的语言具有浓郁的________风味,并且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7题。 那次,李鸿章来天津,地方的府县道台费尽心思,究竟拿嘛样的吃喝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得高兴?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琢磨三天,难下决断,幸亏知府大人原是地面上走街串巷的人物,嘛都吃过,便举荐出“杨家茶汤”;茶汤黏软香甜,好吃无险,众官员一齐称好,这便是杨巴发迹的缘由了。 这日下晌,李中堂听过本地小曲莲花落子,饶有兴味,满心欢喜,撒泡热尿,身爽腹空,要吃点心。知府大人忙叫“杨七杨八”献上茶汤。今儿,两人自打到这世上来,头次里外全新,青裤青褂,白巾白袜,一双手拿碱面洗得赛脱层皮那样干净。他俩双双将茶汤捧到李中堂面前的桌上,然后一并退后五步,垂手而立,说是听候吩咐,实是请好请赏。 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在场众官员吓懵了,杨七和杨巴慌忙跪下,谁也不知中堂大人为嘛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