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第二讲:借事喻理类文章的阅读
空中阅读课堂
文言文阅读第二讲:借事喻理类文章的阅读
借事喻理类文章,也是记叙文,但是文章并不重写人记事,不着力塑造人物。只是借一件事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往往一事一议,结尾议论。所以抓住结尾的议论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题。例如《伤仲永》。所有的寓言都是借事喻理类的文章,如果寓言的结尾未点明寓意,就要通过追究事因的方法追出文章的主题。
申屠敦之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②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③,其文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⑤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辨数⑥不已。众共折辱⑦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龙门子闻而笑曰:“敦何见事之晚哉?”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申屠敦:复姓申屠。作者虚构的人物。②鼎:古代三足两耳的炊具,后演变为工艺品。③云螭(chī)斜错:云与螭(古代兽名)互相掩映交错。④其文烂如:它的花纹斑斓。⑤淬(cuì):金属烧热后浸在水中或油中。⑥辨数:多次争辩。辨,通“辩”。⑦折辱:挖苦。
带着任务读两遍文章:
一读:辨文体,勾划提取文体要素。用问号标出不懂的句子。(平时出声朗读,字字入耳;考场心中朗读,字字入心。)
文体:记叙文(借事喻理类)
人物:主要人物是申屠敦(因为电脑无法用圈号,所以,老师在文中将人名全部用紫色标注出来。人名若不标注,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误差。)
事情:鲁生仿制汉鼎以假乱真,得真汉鼎的申屠敦反遭折辱的故事。
划出抒情议论的句子(事中蕴藏的道理):已用浪线划出。
二读,标层次【读出层次,是为了读懂小语境,上下文贯通,用语境减法尽力弄懂第一遍读不懂的地方(若还有不懂的,暂存,不要钻牛角尖,考题可能不会涉及,或不会对答题造成影响)】。
标层次:已在文中标出(层次标出后,人物所做的具体的事情就一目了然)
二、做题。(辨认题型,按题型规律做)
9.请分别选出下列每小题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3分)
①与敦所有者略类( ▲ )
A.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B.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第不知孰为真耳( ▲ )
A. 卿言多务,孰若孤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③辨数不已( ▲ )
A.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B. 待君久不至,已去 C. 是亦不可以已乎。
10.请分别选出下列每小题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①淬以奇药( ▲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以其景过清,不可久居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②得于长安深川之下( ▲ )
A.呼金工象而铸之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辍耕之垄上,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译文:各位宾客一个接一个地说:“这确实不是真的。” ▲
(2)龙门子闻而笑曰:“敦何见事之晚哉?”
译文:龙门子听到后笑着说:“申屠敦怎么看穿事物这么迟呢?” ▲
12.根据文意,完成下面两题。(3分)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申屠敦有一个和鲁生一样的鼎,由于鲁生权势强大,自己的鼎硬被说成是假鼎。 ▲
(2)文章讽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
人们利用权势使真相和假象毫无痕迹地互相转换。
鹦鹉噪虎噪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二年级语文上单元归类复习.pdf VIP
- ASME B18.29.1-2010 螺旋线圈螺纹插入-自由运行和螺纹锁定(英寸系列).pdf VIP
- 电力行业检查标准清单(发电部分).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四川省渔业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docx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试卷1-5单元测试卷含答案5单元全册打包期中期末复习.docx VIP
- 危大工程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清单(住建部2018第31号文).pdf VIP
- 2025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理论部分附答案).docx VIP
- 钢筋混凝土化粪池22S702.docx VIP
- L23R401 城镇热水管道直埋敷设图集.docx
- GMP文件管理规程(新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