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家滩古建筑群
杨家滩古建筑群----涟源古民居掠影
湘中古镇杨家滩有一个古老的建筑群,曾经辉耀一方,至今虽经岁月沧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仍然魅力犹存。许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在此流连叹惋:杨家滩古建筑群古雅、壮丽,富有精深的商贾文化、民居文化、习俗文化和家族文化的底蕴,是湘中大地上传统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
?
杨家滩地处双峰、邵阳、安化三县边陲,物产富饶,风景优美,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巍巍龙山在这里崛起,直立高耸,郁郁葱葱。涓涓涟水从这里发源,秀丽碧绿,蜿蜒东流。高山流水,相依相伴,青山绿水,互陪互衬,绘成了杨家滩的锦绣画卷。
杨家滩又名杨市镇,自汉朝至南朝是连道县所在地,从南朝至民国时期属湘乡县辖地,1951年以后划归涟源县管辖,至今有2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和文物可考的历史。明清时期是杨家滩的兴旺时期,也是境内文明开化的始盛时期。一些人数较多、祖业较雄厚,又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姓氏,成为当地的名望家族。他们为了建设家园,大兴土木。各项建设似雨后春笋,遍地林立。境内众姓的宗祠、民居堂屋、园林小苑、石路茶亭、桥梁渡口、寺庙观堂、碑塔牌坊、乡间小镇,棋布星罗,气势恢宏,构成了杨家滩地区庞大的古建筑群体。这些建筑富有明清的古雅特色,是杨家滩又一道壮丽的人文景观,令人怡情惬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浪潮中,杨家滩境内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湘运之兴,从湘军起。”湘军崛起,对湖南、对湘乡、对杨家滩的历史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境内曾有两支家族将领,即桥头的李家将和杨市的刘家将,驰骋沙场,显赫一时。从清代乾隆至同治的百多年间,杨家滩有八人被载入《清史稿》人物列传,他们分别任职朝廷监察御史、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知州。在我国历史上,一个乡镇小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这么多朝廷高官和地方官员,是史无前例的。这些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无疑为这个庞大的古建筑群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他们的人生际遇延及家族的荣辱兴衰,深深地影响、浸入到这个时期的建筑文化之中。
这些古建筑具有家族性、地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即分别由众姓家族在各自聚居之地域所建,遍及全境一镇五乡,从而组合成杨家滩地区的整体建设。???????????????????????????????????????????????????????????????????????????
一、宗祠建筑
宗祠一般建于本族聚居之地,同时又为族塾之用。一祠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多则3000-4000平方米。其建筑为双层、三进(或四进),四方形结构。前面牌头装潢雄伟华丽,有卷角墙垛三面,正中一墙高15米以上,巨条横额书刻某氏宗祠四字。左右两墙齐平对称,稍低于中墙。牌头正面配有龙凤塑雕和山水花卉图案,五颜六色,鲜艳醒目。正门为石制门框门槛,两侧各有石狮一尊。一进为演戏楼台,台高宽阔。二进为卵石坪地,作为观戏或聚会之用。三进为享堂,供祭祀和设宴之用。四进为主堂,神龛内陈置列祖列宗神主牌,堂内陈设总案、正案、附案、香案、樽案、祝案、器案九个,跪席四个,左右两旁有奏乐所和金鼓所各一处。行祭礼时,有主祭一个,陪祭两人,执事八人、引唱和通唱十余人。祠堂两侧各有住室若干间,供学舍、器物储藏和族人与祭时卧榻之用。正门前有草坪一块,三方砌有青砖花格围墙。外墙有水塘或水井一口,另有厕所。
?? 境内众姓家族宗祠始建于明代前期、清代至民国初期,即众姓繁荣昌盛时期。其宗祠数量之多,建筑之雄伟,构成了杨家滩地区人文景观的又一特色。
?
?
彭氏宗祠? 在大冲,又称彭氏诚敬堂。于清乾隆丙戌(1766)年,族人将旧祠扩建鼎新,上立主堂,中建餐堂,下起乐楼。中堂上悬横匾,书“仁孝诚敬”四字。左为学舍,右为住室。原祠内有义塾藏书库,共收藏经典古籍642本。咸丰甲寅(1854)年间,又大举修缮,祠貌焕然一新。彭姓又将原属族建的庵院改变为义塾,易僧产为学田。2001年彭氏四修族谱,同时补修祠宇,为境内现存结构最完整、着色最鲜美的祠宇。
桥头李氏报本堂? 在荷塘镇桥头枫树铺,占地2000平方米。清乾隆年间,李氏族人始建祠与学,清同治年间扩建,正寝三堂:中为主堂,左为忠烈室,右为节烈室。中栋为享堂,外为舞台。大门三楹,左右两侧各有石狮一尊。祠门外露台围环墙,墙长82.2丈。中间主堂和节烈室视为古迹风蕴,至今旧貌仍存。
桥头李氏宗祠? 在荷塘镇桥头冲大田垄之中,占地2000多平方米。分为两个部分:左边“贻庆堂”,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为二进阶,前为戏台,后为享堂,左右厢房和天井、古树错落有致。大门两侧有一雄一雌石狮,均长1.06米,高1.06米,宽0.5米,下连石座。母狮附有幼狮四只,雄狮附有幼狮两只,形态各异,或蹲其背,或缠其腰,或伏其足,与大狮构成一体。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