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桂花,香气飘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天的桂花,香气飘来      编者按:黑色喜剧《秀才与刽子手》继湖北宜昌参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并获“文华剧目奖”后,应邀赴深圳、广州、福州、武汉等地演出。在广州演出后的研讨会上,各界专家发言讨论该剧。本期《话剧》摘录其中精彩发言,以飨读者。因篇幅有限,发言略有删节。      剧作家 赵寰      看了这个戏我觉得很高兴,广州、上海两市各自拿代表作来交流,这个方式很好。我从小看话剧长大,中国话剧100年了,发源地是上海,而且上海一直开风气之先,领时代潮流。我今年八十二岁,十八岁的时候在北京看了上海的话剧《秋海棠》,奠定了我这辈子做话剧的理想。今年在我八十二岁的时候看到来自上海的这个戏(指《秀才与刽子手》),震动也是很大。这一部黑色喜剧,确实是开风气之先,这么演话剧是不多见的,这与编剧留德、导演留日、舞美留法很有关系。他们能把这个戏的核抓住,把1905年皇帝下令取消科举这么一段史实,变成荒诞的话剧,很有意思。最后秀才转型成为屠夫,这一形象一出现,给我震动很大。看了这个戏之后我就失眠了,睡不着,在反复地思考。我觉得编剧和导演真的是有学问。演员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都很棒。北京的话剧是胡同话剧,而海派的话剧则超脱了上海的大都市文化或里弄文化,把各种手段都运用了进来。广州不会出现这样的戏,而上海可以这么写、这么演,很不容易。但是我觉得,这个戏还不够黑,还不够喜,当然也不能太黑。我看戏的好坏有三个标准:让我笑,让我哭,让我思索。这个戏让我笑了,回家后我哭了。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艺术室主任 陈京松      这个戏引发了我对话剧样式的思考。现在的观众到剧场里来是娱乐的,不是来接受教育的。《秀才与刽子手》看起来并不沉重,虽然它题材很重大,反映了人们在社会转型期的迷失,但是戏却用了如此独特的样式,有举重若轻之感,夸张的表演,美妙的音乐,看了很愉悦。昨天剧场里有各种各样的观众,但是大家都喜欢这个戏。戏要雅俗共赏,但这很难做到,很多戏雅也不是,俗也不是。《秀才与刽子手》就有雅俗共赏的素质。三位主演我今天见了他们本人都认不出了,一个都对不上号,他们在戏里的表演,又要有幽默、滑稽,又要有戏曲、肢体,把这些融合起来很不容易。我不知道导演用了什么方法训练他们。      话剧评论家 黄心武      今年是话剧百年,我也读到了很多戏剧的文章,其中有些极端的说法,比如说话剧已经死了。可是《秀才与刽子手》就不属于那种已经死了的话剧。它充分调动了舞蹈、戏曲、音乐的元素,娱乐性很强,但思想又很深刻。我很早就看过这个剧本,当时有点担心,觉得全剧的总体悬念比较弱,没有危机感,向前推进的力度不够,只是在重复剧本一开始的问题――取消科举、废除酷刑后对秀才和刽子手有什么影响。现在导演的处理不是在结局,而是在过程中,对剧本有很大的弥补。但同时又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不够黑。娱乐的元素更多地在于表现秀才的迂腐和穷酸,这就削减了黑色因素。我们不是要取笑书生的迂腐,而是要尊重,不能以降低他的智商来表现迂腐。结局中,两个人的状态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化,都向对方靠拢了,但是内在的逻辑性还不是很有说服力。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 单世联      第一,形式特别好。秀才和刽子手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变动没法吻合,虽然是喜剧,但有很多时事在里面。第二,沈从文写过这样的事情,刽子手行刑改用枪后很无聊,每天还在磨刀,这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是有继承的。第三,我不太喜欢这个戏所传达出来的情绪,知识分子不读书了,极其无聊,其实现在的文人、教授、知识分子没有几个迂腐的,都是人精了,中国一直都有践踏知识分子的传统,我是不喜欢的,如果反映的是现在知识分子的境遇的话,那是悲剧,而不是喜剧。我绝不认为应该把书案放下变成肉案,我觉得这里面缺少温情,这个也是上海文化的复杂性。      广东省文艺创作研究所研究员 梁凤莲      最近我在翻阅“中国小说屏风系列”,它让人在特定的历史现场里去重新体验。《秀才与刽子手》就让我有这种感觉,不管身处什么年代,帷幕一打开,我立刻就能进入到那种情境里。人偶、面具、戏曲的元素结合得很圆润,没有痕迹,没有造作,浑然一体,像是打磨了很久的戏。看完后我睡不着,心里很难受,愁绪入心。从古到今,人所遭受的际遇都是相似的。我们总是试图突破环境的冷酷和冷漠,来冲击传统的观念,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界限一下子模糊了。究竟谁雅谁俗,在饥饿与饱食面前究竟是谁有道理,都说不清楚,这就是这台戏的力度。生存在迫使你的时候,你怎么办?斯文应该被放在什么位置?人格和尊严应该怎么处置?坚守的底线又在哪里?戏剧假如没有思想内涵和哲学张力的话是不会有高评价的。很多知识分子不仅为五斗米、为权力、为金钱折腰,在时势面前,他们的愿望、良心又该怎么置放?他们的底线又在哪里?有人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