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应当凸显现代教育理念.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声乐教学应当凸显现代教育理念   与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宗旨相应,声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进行创造性艺术表演或教育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声乐教育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某些类似于机械公式的教学理念。但是,上述教学理念和我国当前声乐教育理念之间,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我们在具体教育活动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      自从上世纪上半叶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发端以来,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就一直采用以个别课为主的教学形式。通行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范唱或提出要求,学生模仿或按照要求习唱与表现音乐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教师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者的生理状态和领悟能力等因素,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手法,这为选拔和培养大批优秀表演人才,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如声乐教育家黄友葵先生,在她半个多世纪的声乐教学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的歌唱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在她的教学过程当中,诸如观察与分析教学对象(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发声与音乐处理)、改进教学方法(如借鉴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的现有成果为声乐教学服务),都是她教学活动的有效措施。黄先生曾经总结道:“教师若能按照学生的条件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是很关键的,起着一个引路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应养成根据自己的声音基础,来确定自己的训练计划的习惯,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或喜爱去练习一些不适合自己声音条件的演唱技巧或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曲目。”①这样的宝贵经验,让我们充分领会到了老一辈声乐教育家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声音、关注表演成绩、着重教师引导作用的特点。这种教学理念,在过去我国专业音乐教育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曾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经过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上述教学模式和理念,也逐渐表现出其局限性来。比如,就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内容而言,在各种专业性声乐比赛的带动下,对发声技巧和比赛成绩的盲目追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权威性始终得到特别的强调。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声乐教学活动,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只按照某种特定的发声方法来学习,并沿用相对固定的歌唱风格来进行表演。   因此,这种教学思路尽管在教学出发点和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的“因材施教”的原则,但是,从训练结果来看,又往往容易导致“千人一面”、“千歌一声”的局面。这种教学理念的另外一个弊端是,不同的学生除了先天资质、后天努力、教学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外,还有专业志趣的明显区别。譬如,有些学生学习声乐艺术,其最终目标并非立志要成为专业歌唱家,而可能是声乐教育家、声乐艺术理论研究者,或者只是有着较浓厚兴趣的声乐艺术爱好者。如果用上述理念去应用到所有教学对象身上,那么学生的艺术个性和教学效果,也就无法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以笔者看来,要想因应时代的需要,对这种局面进行改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与实践。      二      在当今教育界新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学科范围的专业教育,已经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入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研究的内容。也就是说,学生不仅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技能的接受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和空白点,逐渐参与研究,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达成研究目标的学习品格来。如果从能动性的角度,把教与学看作是教学活动中一个施动的整体,而教学内容看作是教学活动的客体的话,那么,这一格局就可以进一步简化为师生作为教学主体共同面对教学内容的新型教学格局。原来居于客体地位的学生,此时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而原来被排斥在主客体范畴外的教学内容,此时已上升到教学活动客体的位置。这种教、学活动范畴中身份属性变化的最重要意义,即在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他们通过学术研究的参与,使得整个专业教学过程具备了更高的学术性和更强的推动力。如前所述,声乐专业个别课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练声还是演唱歌曲的环节,学生往往会根据对教师的示范与提示的模仿,来逐步达到课堂学习目标。就某个乐句片断来说,教师范唱一遍,随后,学生进行声音或风格上的模仿,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根据近年来对同行的教学观摩和学生的反馈,笔者以为,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画地为牢”。笔者以为,声乐课教学环节中的这种“模仿型”教学方式,②应当向“研究型”转变。比如,尽可能多地提供包括教师范唱在内的不同版本的歌唱家演唱的同一片断,让他们加以比较分析,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同时,也要尽可能利用高清晰的录音设备,和学生及时共同分析评判他们自己的声音,哪些音区比较恒定,哪些音乐处理有改进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就有可能具备更开阔的艺术视野,以及更客观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