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洽川湿地自然保护区.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访洽川湿地自然保护区   洽川地处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中轴线上,大片的黄河滩涂、湿地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的乐园。这里水源充足,鱼虾丰富,芦苇茂密,气候湿润,每年10月至来年4月,都会有丹顶鹤、白天鹅、大鸨、灰鹤等七十余种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鸟类来此越冬,而黑鹤、苍鹭、鸳鸯以及赤麻鸭等四十余种留鸟则常年在这里繁衍生息。   7月18日,一年一度的“净水鸟”大型环保活动在陕西西安拉开帷幕。这也是继2005、2006、2007成功举办三年之后的第四届,活动得到了二百多位省内外户外爱好者的支持。本次活动一方面让更多的户外爱好者能够加入到环保活动志愿者的行列中来。充分体会环保活动的意义,让环保意识、环保理念、环保行动在广大爱好者之间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另一方面,时逢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此次环保活动更是映衬了“绿色奥运”的主题,为环保、为奥运贡献一份力量。      在接到绿蚂蚁野外用品店的邀请函后,我动身赶往西安。经过一天的会议,我了解到今年的“净水鸟”活动在规模上较往年有了较大的变化:在原有“太白山主峰”的传统线路基础上,新增了“宁陕朱?q野化放飞基地”和“洽川湿地自然保护区”两条全新环保线路――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三条线路分属西安市的西、南、东三个方向,寓意“‘净水鸟精神’放飞三秦大地”;同时。5月的汶川地震同样波及到陕西境内,秦岭山脉太白山一线的震后地质调查也列入了此次活动之中,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也为今后太白山地区的户外活动安全提供了信息保障。   相比其他两条线路,“洽川湿地”的一丝神秘深深地吸引着我――或许是“动物世界”看多了的缘故吧,在我看来,有毒的瘴气、肆虐的蚊虫、泥泞的小路简直就是“湿地”的代名词。那么,洽川湿地那里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初到洽川      洽川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城以东20公里的黄河之滨。它东临黄河、西依青山,土地肥沃,气候湿润,“一条黄河,十里荷塘,百种珍禽,千眼瀵泉,万顷芦荡”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18日中午,我们一行11人驱车前往洽川湿地自然保护区。   车行到洽川境内已是傍晚时分,我们沿着黄河排碱渠一路向南行驶。两岸的鱼塘、荷塘,芦苇荡绿绿的连成一片,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显得安逸而静谧。不时会有几只黑鹳,苍鹭闯入我的视线,或飞或站,悠闲自在。   晚上的营地是黄河护堤工程新兴坝段。虽然我们准备了驱蚊水和长衣裤,但还是被当地的蚊虫“盛情款待”了一番――甚至在我一通电话过后,竟然发现嘴唇上也未能幸免。匆忙吃了晚饭,迅速钻进帐篷“避难”。潮湿的天气、闷热的帐篷、凶猛的蚊虫、嘹亮的蛙鸣……这一夜,无眠。      走进湿地      一早起来,我们便在向导的引领下沿小路向浩浩的芦苇荡深处进发。   所谓小路,并非是登山时走的那种羊肠路,而是由农机、摩托行驶数年碾压而自然形成的“机耕路”,曲折地通向天的那一边。我们辗转在众多机耕路交错的芦苇荡里,大约一小时的光景,忽然觉得前方豁然开朗,齐人高的芦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连片的棉花田。田地显然被精心打理过,整齐的植株开着淡淡的花,还能看见远处的田里有老乡在辛苦地劳作着。“这里以前也都是芦苇荡。”向导介绍说,“几年前开始垦荒种田,虽然每年的收成不错,大家也增加了收入,但是鸟儿都不往这边飞了。”   正说着,我们刚好走到垄边的一棵枯树跟前,发现眼前方圆十几米的范围内到处散落着白花花的“纸片”,有些只是一半露在外面,另外一半已经埋在了土里。“是农药的包装!”眼尖的队友忽然叫到。可不是嘛,“毒蝎子”、“闻风死”、“半盖死”、“杀蚜一号”……醒目的名字把它的性状表露无疑。大家迅速放下背包,七手八脚开始四处清理。农药袋、农药瓶不一会就堆了一大堆。正当我们准备处理这些“战利品”的时候,几位赶着牛的老乡恰巧路过这里。当得知我们这群背包的外地人是来调查湿地状况、做环保活动的时候,一位中年老乡显得格外热情,并告诉他身边的小儿子赶快帮我们一起清理废弃物。后来我们了解到,这户老乡养的牛,就是因为吃了路边沾有农药的草而死了好多头,所以这条路已经很久没走了。这次是因为看到我们在这里,感到好奇才赶着牛过来的,没想到我们是来这里为当地人做好事。同时,他也觉得我们的做法对他12岁的小儿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示范,让他从小就明白自己的家园需要自己来爱护。分别前,老乡答应帮我们把用环保袋收集的废弃物带出田地外,并做妥善处置,而我们也在那棵枯树上做好标记,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我们在毫无遮蔽的烈日下行进了数小时。中午时分,矗立在田间的一个窝棚成了我们午休的绝佳场所。窝棚主人的家离这几十里,骑摩托要走两个多小时,来这边住是因为地里的西瓜已经有了收成,最近正联系买主过来收瓜。当问到他为什么要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种瓜时,他说,他家附近的地不如苇塘这边的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