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梦怎知藏骨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梦怎知藏骨处?   [二黄快三眼]自那日朝罢时身染重病,   三更时梦见了年迈爹尊。   道前番命孟良骸骨搬请,   那乃是萧天佐以假成真。   真骸骨移在那洪羊洞,   望乡坛第三层那才是真。   二次里命孟良番营来进,   又谁知焦克明他私自后跟。   老军报二人在洪羊洞丧命,   失了我左右膀难以飞行。   为此事终日里忧成疾病,   因此上臣的病重加十分。   这是京剧《洪羊洞》中八贤王赵德芳探望杨延昭时,杨延昭诉说患病经过所唱。早年谭鑫培演唱此剧,对唱腔作了加工,成为其代表作之一。后来余叔岩、杨宝森、谭富英等也都擅演,且各具特色。《京剧文化词典》在《洪羊洞》条中对这一唱段作出如此评价:“如泣如诉,声泪俱下。”实是京剧传统剧中老生的经典唱段。   《洪羊洞》根据《杨家府(将)演义》第四十四、四十五回及元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改编。故事说的是孟良奉杨延昭之命去辽邦洪羊洞盗取其父遗骸。焦赞得知,紧随其后跟进洞内。孟良盗骨时,焦赞戏以大声惊之。孟良不辨,挥斧劈向身后,误杀了焦赞。孟良发现后哀悔不已,自觉无颜回见元帅交差,于是将骸骨交老兵送回,遂于洞前自刎。杨延昭遽闻耗音,忧急恸悼,病情加重。唱词中杨延昭对八贤王所述便是这一经过。   关于杨延昭如何得知所盗杨继业遗骸乃是萧天佐以假乱真(唱词作“成真”,与成语有异),又如何知道“真骸骨移在那洪羊洞望乡台第三层那才是真”?根据演义,是缘于杨继业托梦把真相告知杨延昭的。京剧也采用了这一情节。剧中,有杨继业魂魄与杨延昭梦中相会的情节,在谭小培、谭富英1932年为百代公司灌录的唱片中就有如下唱词:   杨延昭唱[二黄散板]猛抬头只见故父令公。   曾记得在两狼山父把命送,   哪有个人死后又能复逢。   我待要下位去身难转动――   杨继业魂接唱[回龙]六郎儿休贪睡细听从容。   [原板]儿前番命孟良骸骨搬动,   那乃是萧天佐以假代充。   真骸骨在北国洪羊洞,   望乡台上锁上加封。   我的儿将骸骨搬回大宋,   那时节我的儿有始有终。   (据柴俊为编《新编京剧小戏考》第179页)      有了这一段情节的演唱,杨延昭得知萧天佐以假充真和真骸骨在洪羊洞望乡台的原由,也就明白合理了。这也就是原来唱词中杨延昭对八贤王所说的“三更时梦见了年迈爹爹”因为做梦,所以是“三更时”。笔者还曾听到过有的演员演唱“我前番命孟良骸骨搬请”一句时,不唱“我前番”而唱“道前番”。这“道前番”也便是听杨继业的魂魄所“道”。   可是,上世纪50年代的演出却将唱词中的“梦见了”改作“想起了”(1956年谭富英、1957年杨宝森录音)。杨延昭如何平白能想出前番所盗骸骨是“萧天佐以假成真”,更如何能想得出“真骸骨现在洪羊洞望乡台第三层”呢?   上世纪50年代正值戏曲推行改革之时,很可能有人认为魂魄托梦事属迷信,不符合科学,于是就“指导”艺术品加以改动了。不过,从今天看来,古典小说戏曲中这类情节的设置虽有着编写者的思想局限,但有时只是为情节结构和发展而发挥的想象而已。在一些情况下,文艺作品中的鬼话、神话并不是宣扬迷信,而是为了表现人世的善恶、是非、正邪的。   《杨家府演义》据说成书于明嘉靖、万历年间。与其年代相近的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写的名剧《哈姆雷特》,同样也有其父王鬼魂出现,向哈姆雷特讲述自己被害情况的情节。父王鬼魂的出现,对哈姆雷特性格的刻画及后面剧情的展开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作用,从没有听到指责这段情节事涉迷信而主张删除的意见。   上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旧戏曲一度出现过否定较多的虚无主义思想,对一些剧目、唱词采取过或停演或删改的措施。有些不该改或可改可不改的场次和唱词,就在领导的意旨下被删改了。更有甚者,将改与不改作为对待革命的态度来看。于是,有些演员迫于压力,或出于纯朴的追求进步的愿望和表现积极的行动,随大流地对旧戏曲作了删改。有些剧目是干脆不能演,如《探阴山》、《托兆》、《奇冤报》等曾经停演,一度复演又受到批判。《洪羊洞》是可以演出的,但唱词作了删改,删改者也顾不到情节是否通顺,于是出现了疏漏甚至悖谬。   谈到唱词的修改,笔者还想起了对《女起解》中的那段“反二黄慢板”。梅兰芳的唱词是:“崇老伯他说是冤枉能辨,想起了王金龙负义儿男。我这里跪庙前来把礼见,尊一声狱神爷细听奴言。保佑奴与三郎重见一面,得生时修庙宇再塑金颜。”(1925年百代公司唱片)然而在50年代以后,唱《玉堂春》(《女起解》)的演员一般都将求狱神爷的那段唱词改为“想当初在院中何等眷恋,到如今恩爱情又在哪边。我这里将状纸暗藏里面,离洪洞见大人也好伸冤”了。   笔者估计,改掉向狱神爷许愿的内容同样也是“去除迷信”的目的。其实,在当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