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楠 满怀爱心的古典与浪漫
在中国当代小提琴家中,谢楠是一位佼佼者。这不仅因为她超群的演奏才华,更因为她为了音乐执着进取,对待生活充满爱心的品格魅力。记得多年以前,笔者曾在音乐会上亲耳聆听她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又听了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站在台上的谢楠就像一团热情的火焰,用她的琴音温暖着现场的每位观众。活泼、爽朗、热情、真诚是谢楠的个性,也是她的音乐集中体现的风格特征。经过多年的演奏学习和实践,谢楠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但她从未因此自满而停步不前。在她看来,不断学习才是个人艺术发展的原动力。2005年,就在她以优异成绩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后不过两年,谢楠决定赴美国深造,再次踏上了新的学习征程。
去年年初的一天,当我偶然经过音乐学院的琴房楼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我。回头一看,正是谢楠。两年不见,一次偶遇让人倍感亲切。“我刚刚回国,现在音乐学院管弦系任教。等回来开音乐会,一定请你来听。”今年岁末,谢楠终于以一场独奏音乐会“琴弦上的弗利亚”在中山音乐堂正式亮相。11月20日傍晚,我应邀聆赏,心中带着期待与疑问。“留学归来,她的演奏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刚刚步入音乐堂前厅,手中接过的节目单令人眼前一亮。原来,举办这次独奏会还有着极为特殊的原因。谢楠在节目单的致词中写道,“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中国贫困地区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为了校园与心灵的重建’捐助计划,我为能有这样一个机会,用我的琴声,用我对音乐的热忱,为汶川地震灾区的学校捐助一个‘音乐教室’而感到骄傲。”这一次,谢楠不仅作为一位演奏家,而且是作为一位音乐大使登台献艺,为灾区的孩子们奉献自己的爱心。根据约定,音乐会的门票收入将全部捐赠“音乐教室”项目,让更多经历苦痛的儿童投入音乐的怀抱。
音乐会在当晚7点30分准时开始。伴随着观众热情的掌声,谢楠一袭素雅的长裙款步走上台来,脸上显露出自信而优雅的笑容。音乐会的第一首乐曲是意大利作曲家阿尔坎杰罗#8226;科莱利根据葡萄牙“弗利亚”(La Follia)舞曲创作的《第十二奏鸣曲》。当那支著名的弗利亚主题从谢楠的小提琴中脱颖而出时,我的精神一下被这略带伤感的旋律吸引住,凝神静气地聆听后面的12段变奏。随着各段一一展开,谢楠的演奏可以用“典雅”二字形容。这一感受直接来自她对音质、音色的控制上。特别是装饰音和快速跑动走句,谢楠巧妙地把握住巴罗克器乐抒情与雕饰并举的审美特质,将音乐处理得轻盈、灵秀、富有想象力。由于当时的器乐曲与民间舞蹈联系紧密,她在演奏中特别注重乐曲的3/4拍律动,通过不易察觉的伸缩处理,呈现出地道的艺术风味。仅仅一曲,谢楠留学的成果已经初露端倪。
萨拉萨蒂《引子与塔兰泰拉》的主题一经出现,立刻带给人舒展、自如的愉悦之感。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西班牙小提琴家虽然身处浪漫主义时代,但无论作曲和拉琴都崇尚自然流露、至纯至美的古典风范。谢楠在演奏中充分抓住这一风格特点,自始至终以精确、灵活的演奏技艺对待引子和塔兰泰拉这两段互为映照的音乐部分,就像两人就共同的话题展开对话,尽管表达方式截然相反,却又潜藏着相同的睿智与幽默。欢快的跳弓将音乐的激情推向极致,让人们惊叹的目光定格于琴弓离弦的一瞬。那是何等的畅快淋漓,似乎只有谢楠一人才能理解这“轻松”背后的艰辛与挑战。
塔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将观众重新带回巴罗克艺术从属的时代。这是一部关于左手颤音技术的登峰造极之作,充分表现小提琴家对乐器的驾驭能力。尽管对这首作品早已耳熟能详,我却依然从谢楠的现场演奏中听出属于她个人的新意来。首先,她把乐曲中的多声部段落处理得极为细腻,对旋律之间的对比关系和音色平衡做了独到的分析和尝试。其二,便是对华彩部分颤音的合理把握。谢楠认为,颤音并非单纯的炫技和装饰,而是全曲的灵魂所在。因此,她对支声部颤音的演奏精益求精,对于各种技术难点都能从容应对。在她的心中,情感与韵味是音乐表现的核心目的,技巧仅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它们,而非孤立地加以展示。
为小提琴和中提琴而作的《帕萨卡利亚》是挪威作曲家约翰#8226;哈尔沃森的“复古”之作。它不仅向观众展示了定旋律变奏技术逐层深入的审美情趣,同时还使演奏者回复到巴罗克时代竞奏、角逐的生动情境之中。谢楠与苏贞两位演奏家的精彩演绎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器乐重奏的古典之美,乐音中彰显结构,结构中诱发诗韵。这种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只有在对乐曲风格的合理把握中才能实现。有时,我只觉得她们正游戏于绝壁之上,失之毫厘则谬之千里。然而,完美的诠释就是对它的勇敢超越。谢楠用她的小提琴做到了这些,呈现给观众一个生动、和谐的音响世界。
如果说音乐会的上半场让人置身于古典主义的审美情景之中,那么下半场的曲目则把观众引向浪漫主义的时代。马斯涅的《沉思》是小提琴独奏曲中的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