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勤耕耘 不断求索
贺孝民是秦腔剧坛卓有成就的导演,艺术生涯近六十年,曾为西安易俗社排导了大量的剧目,培养了许多演员。他曾任易俗社副社长、调研员等职。国家一级导演。对易俗社的艺术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贺孝民,仍在秦腔艺术天地里辛勤耕耘、不断求索,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精神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贺孝民是西安易俗社第十二期学生,受教于郑香亭、刘迪民、张秀民、田畴易、李可易等名家。是当时易俗社乙班的主要演员,曾扮演《楚汉争》之虞姬、《吕四娘》之吕四娘、《盗宗卷》之吕雉、《儿女英雄》之十三妹等,在秦腔观众中颇有影响。王绍猷先生在《秦腔记闻》中曾赞之为:蓝田美玉。
解放后他积极参加“陕甘宁边区文协”主办的文艺政策讲习会,深感秦腔艺术要适应新时代,就必须用新的戏剧理论来充实自己,改进秦腔。他毅然考入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在这座革命熔炉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新的戏剧理论知识并积极参加实践,为他后来从事戏曲导演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毕业后返回易俗社新生部(易俗社第十四期、49级)负责业务工作,并开始了导演生涯。五十多年来他为易俗社排导了大量的剧目,并培养出许多优秀演员。如全巧民、陈妙华主演的《绿绮记》,肖若兰、宁秀云、尹良俗主演的《红梅岑》,张泳华、王芷华、王保易、惠?j华、郭葆华、伍敏中、孙莉群主演的《圣旨的罪恶》、《胭脂》、《墨绿》、《珍妃泪》、《祝您健康》,戴春荣、张保卫、王科学、冯永安、任炳汉主演的《女魂》、《卓文君》、《蝴蝶杯》、《空海在长安》、《日本女人关中汉》等。易俗社的重点优秀剧目如《三滴血》、《夺锦楼》、《游龟山》、《双锦衣》、《万水千山》的加工排练他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重要的贡献。九十年代,花甲之年的他执导或与人合作导演了《空海在长安》、《日本女人关中汉》、《三滴血》及新近的《女使臣》等剧,参加了全国梆子戏调演,文化部艺术局“金三角”调演及陕西省、西安市的会演,均获得不少的奖项,再次为易俗社增光添彩。
贺孝民出身于演员,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熟悉秦腔艺术,后来又系统地学习话剧、史坦尼的戏剧理论,是一位综合素质较强的戏曲导演。在他的导演艺术中最大的特点是在继承中求“变”――赋于时代感,于改革中求“化”――坚持戏曲化。他每排一戏,首先深入细致地分析剧本的主题思想,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行动,他常要求演员:要正确深刻地理解剧本和角色,才能谈到准确地体现,才能运用戏曲的唱念做打等表演程式创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五十年代他给我们排导的《圣旨的罪恶》一剧就是很好的例证。该剧是易俗社副社长姬颖根据福建蒲仙剧《团圆之后》改编的,初名为《孝子弑亲》,后省委领导张德生建议改名为《圣旨的罪恶》。这是一出以控诉封建礼教为主题的大悲剧,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冲突尖锐、情节跌宕曲折,他做了大量详细的案头工作,帮助我们体会、理解主题思想,细致地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使每个演员对自己所演的角色做到了心中有数。如主人公施俏生“求情”一场,他明知妻子无罪,为了保全母亲的名节,自己的名声和家声,不得不让妻子委曲求全,含冤认罪。当明知要把妻子处以极刑立即问斩时,他却大惊失色,是前去说明真相,落个欺君之罪呢?还是忍痛隐瞒,将错就错断送娇妻保全自己?人物此时矛盾重重,在这场戏里贺导演从人物复杂的矛盾心态出发,连用秦腔传统艺术中的情绪程式,踢袍甩袖,踏三锤,耍帽翅,拓宽人物的心理空间,把人物的思想矛盾外化,强烈地表现了人物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的心理。不仅使观众欣赏到了丰富的艺术技巧,也收到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六十年代初导演的现代剧《红梅岑》,是他较早探索现代戏戏曲化的剧目。这是一出反映农村知识青年改天换地、新与旧、公与私两种思想斗争的戏,全剧充满轻松愉快的情调,贺孝民确定了轻喜剧的风格,要求音乐轻快、明朗、活泼、跳跃。要求舞美简练、明快、清新,服装、导具略有夸张,色彩鲜明,带有装饰性。充分发挥“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特点。如剧中范泉的挑担,冷翠手中的毛巾,众妇女的采茶舞,冷翠和范泉的“三击掌”及“哭嫁妆”,迎亲的“吹鼓手舞”等场面都是根据戏曲的特点规律,将生活原形通过提练、夸张、装饰、美化创造出的新的表演程式。这些不单单表现在以上舞蹈中,而且表现在所有人物及剧情的全过程。如冷翠、范泉、队长娘子、任老以及王进财、茶贩子等,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已充分戏曲化了,真可谓“无动不舞”。该剧的排演为现代剧的戏曲化做出了宝贵的尝试,这在63年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为此西安市文化局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讨论了如何运用传统戏曲表演方法反映现代生活,与会者认为:易俗社的《红梅岑》在探索戏曲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演出证明:戏曲艺术只要经过认真慎重的改革,完全可以担负反映现实生活的光荣任务。同年该剧参加了西安市现代戏会演,编、导、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