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移置和文化融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移民、移置和文化融合   [摘要]澳大利亚华人导演罗卓瑶的电影《浮生》,是一部刻画移民生活以及移民心态的电影。影片中流散的华人经过艰难的移置过程,经历对本土和异域文化的选择,最终接受一种文化复数的形态。在这部影片中,中国人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且对不同文化有着极强的适应和包容能力。不同文化可以并存,它们通过冲突和契合,可以达到新的融合。   [关键词]《浮生》 移民 移置 文化融合      澳籍女导演罗卓瑶(Clara Law)生于澳门,于1991年从香港移民至澳大利亚。她所拍摄的电影非但大胆,而且有强烈的多重文化及女性主义色彩。我们所熟悉的她的电影是拍摄于1993年的《诱僧》。《浮生》(FloatingLife,1996)电影的剧本是由她和她的丈夫冯艾迪合写而成,Dion Beebe摄影,是一部真实地描述香港华人移民到澳洲的电影。对于移民们在来澳洲之前对异国生活的期望、移民之后所经历的移置感、不同文化相遇时的冲突、华人对祖先特有的依恋和祟拜等,影片都有详尽地展示。通过对影片中不同人物对于移置的不同反应,罗导演为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提供了一个正面的选择。除此之外,她还将流散的中国人置于一个国际化的语境之中:电影里的人物包括从殖民地的香港迁移到‘新金山’澳大利亚的移民,同时还有迁移到德国以及加拿大的中国移民。本文着重探讨影片中所表现的移民、移置和混杂性,说明不同文化之间,经过冲突和契合,最终可以达到一种彼此相融,相互混杂的状态。   罗导演身上,有着双重甚至多重文化身份的印记。因此,她的经历才更加丰富,超出本土文化之上池正是由于与自己的文化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其评判才变得更为客观和冷静,既不脱离原来文化,又对其有新的认识和评价。如果二者结合得较好,最终会产生一种叫做“混杂性”的新的内容。就像王宁教授形容霍米?巴巴(Homi Bhabha)身上所表现出的“混杂性”特征一样:   就巴巴的情况而言,他虽然现在身居第一世界学术的中心,但是他所出生在其中的印度民族的文化印记却难以在他身上抹去,他一方面为了生存和进入所在国――先是英国现在又是美国――的民族文化主流而不得不与那一民族的文化相认同,但另一方面,隐藏在他的意识或无意识深处的民族文化记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与他新的民族文化身份发生冲突进而达到某种程度的新的交融。这样,我们完全可以在他身上印证出文化“混杂性”(hybridity)的特征。   《浮生》围绕着三代女性展开故事,用茶叶、房子和语言来隐喻移民及移民生活,象征传统和移植。最重要的是,影片展示了包括流散的中国人在内的流散状态下个人的感情经历那种被放逐以及被疏离的感觉,被疏散以及被移置的感觉,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罗导演的双重身份使得她能从两个文化层面来展开影片的叙述。96分钟的电影结束后,每个人都会不再疑虑:文化的会聚,尽管过程极其艰难痛苦,是可以通过转换,妥协以及两个文化的结合来达到的。   影片中有许多表现多元文化碰触的例子。有的例子不但有趣,而且具有讽刺意味。比如,中国工夫用来对付澳洲袋鼠:碰到猎犬出示拳脚;德国出生的女孩被教学广东话;两个新到澳洲的香港兄弟却只说英语;在一个西方的宽敞房子里,祖先牌位得重新选个地方;漂亮的德国房子不令人满意,因为它的风水不好。个人自我实现的价值,以及独立性,时常与原来的文化传统观念比如孝顺相冲突。最终,在面对一个不同的文化,需要在这个文化背景下发展时,所谓的中国文化的‘不可测知’说受到严峻的挑战。   这部影片中,茶被看作是中国的化身。在影片一开始,故事中的爸爸就是在喝茶。他从前是一家茶叶店的老板,对茶颇有研究。他可以咀嚼一片龙井茶叶,即可说出它是什么季节采摘的。作为传统的精髓,茶成了爸爸生活中不可分的一部分。他不仅深谙茶道,对于茶的传统地位,更是恭敬有加。来到澳大利亚后,妈妈注意到爸爸已经很久不喝茶了。另一个场景上,在一次告别宴会之后,爸爸的老朋友送给他茶做礼物。这个礼物似乎告诉人们:只有爸爸这个年代的人才会如此珍惜和保持中国的传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如果不精心、尽力地保持中国文化,它会面临遗失的危险。   有关茶的最重要的场景出现在影片的结尾。这个时候,妈妈爸爸已经经历了家庭变故,变故本身似乎再次向人们证明他们对于新生活的不适应。他们面临着两难的境地:是固守着原来的传统;还是接受新的挑战?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没有放弃尝试爸爸决定在他的花园里种茶;而妈妈又开始与她的二女儿来往。爸爸意识到,“在澳大利亚种茶需要很多很多的水,因为这是一个干燥的地方”。这种(移)植是对最终达到混杂性的一种良好尝试,一个向“熔合过程”过度的良好开端。他在一片新土地上种植中国茶,并且盼望有个好收成。他很自信:如果悉心照料,养分充足,茶叶在澳洲会象在中国一样长得好。他的此举,正应了澳大利亚作家尼古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