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生物化学》蔡卫斌:前言 caiwb.pptVIP

中山大学《生物化学》蔡卫斌:前言 caiwb.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广东省疾病模式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蔡卫斌 eMail:caiwb@mail.sysu.edu.cn; Tel:020绪 论 上课之前 教学团队 关于生物化学课程、教材 关于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考试信息 国庆节放假(10.1~7)自学“第22和24章”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是化学、物理学以及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甚至于生物信息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体现了多学科的联系与交叉。 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生物化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的发展和延续。 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结构、表达与调控等 是目前进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第一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Brief Histor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 (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20世纪初期开始 (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20世纪后半叶 (分子生物学阶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时间树 一、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主要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 期间主要成就: - 对糖类、脂质和氨基酸等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 发现核酸(1869年,F.Miescher) - 从血液中分离了血红蛋白(1864)、证实相邻氨基酸之间的肽键 - 化学法合成简单多肽 - 在酵母发酵过程中存在可溶性催化剂(酶) 二、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作为独立学科而快速发展,对细胞和机体内发生的代谢过程及其调控因素(动态)进行探讨。 期间代表性成就有: - 营养学 发现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 内分泌学 发现、分离及合成多种激素 - 酶学 酶结晶获得成功,包括脲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代谢 - 基本确定了体内主要物质的分解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脂肪酸?-氧化、尿素合成及三羧酸循环等 -生物能学 证实ATP是代谢能产生和利用的关键化合物(能量通币),提出呼吸链及氧化磷酸化理论等 三、分子生物学时期 分子生物学的形成于崛起,同时物质合成代谢与代谢调节研究获得重要进展。 期间代表性成就有: -代谢途径 重点对合成代谢、代谢调节探讨,揭示蛋白质合成途径、确定由合成与分解代谢网络组成的 ‘中间代谢’概念等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及功能:发现蛋白质高级结构;完成胰岛素氨基酸全序列分析及其人工合成;解析Mb/Hb三维空间分子结构;推断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以及破译遗传密码等 -基因工程 重组DNA技术使主动改造生物体成为可能,获得多种转基因动、植物品种;转基因生物、基因敲除、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建立了PCR技术;发现核酶,充实对生物催化剂本质的认识。 - 基因组学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描述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和5~10万个基因的一级结构、物理图谱、遗传图谱和DNA序列等,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研究带来根本性的变革(精准医学)。 -组学研究的兴起 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mRNA)、RNA组学(非mRNA小RNA)、代谢组学、糖组学、生物学信息学。 200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以色列科学家西查诺瓦、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 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法尔和梅洛,RNA干扰机制 200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恩伯格,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 2007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奖:基因敲除\基因敲入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绿色荧光蛋白GFP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Ramakrishnan、Steitz及以色列Yonath,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四、我国科学家对生物化学发展的贡献 我国近代生物化学领域科学家表性成就有: -早期开拓者包括江清(1886-1939,齐鲁大学)、窦维廉(1890-1952,燕京大学)、郑集(1900-2010,南京大学)和吴宪(1893-1959,协和医学院)等 - 血液化学分析中的血滤液制备和血糖测定法(吴宪),免疫化学中的抗原-抗体反应机制(刘思聪),蛋白质研究中的蛋白变性学说(1930年吴宪)等 - 1965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