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虫 类 药 治 疗 疑 难 杂 症 的 经 验 体 会zz
虫 类 药 治 疗 疑 难 杂 症 的 经 验 体 会zz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 朱良春n|E_I?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X 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测在于疗效。所以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颇能提高疗效,值得吾人深入探索。9+T,?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S:,*hw 一、虫类药的独特医疗作用t?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 虫类药是动物药组成的一部分,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所以历代医家都较重视。从文献记载来说,始于《山海经》、《内经》,而奠基于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成于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总结虫类药医疗作用最早的书籍,说明在汉代对虫类药的使用就已取得宝贵的经验,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可贵的贡献。xMMG?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P^/-.I 此后,代有发展,《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将虫类药更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本事方》也较多地应用虫类药。金元时代,对虫类药的应用,亦有所发展。明代,李时珍全面总结药物治疗经验,《本草纲目》使虫类药得到很大的扩展。随后清代温热学家如杨栗山、叶天士、王孟英、吴鞠通等,他们敢于革新,广泛应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疾病,给后世留下不少珍贵的经验。近代善用虫类药的医家主要有盐山张锡纯、武进恽铁樵、镇江章次公诸先辈。6|;M?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D(8^t 此解放后,中医药界非常重视虫类药的应用和研究,不仅广泛应用于内外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用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肝肾病、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诸多疑难杂症、沉疴痼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弘扬了中医药学。k?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p]M 《中国中医药报》1998年10月7日报导“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该药现已被列入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药,说明虫类药的应用,是有其巨大的潜力的。此外,日本奈良县ロ一マ 冫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他感到常规用药有时疗效不够满意,经参用虫类药后,疗效显著提高,出现意想不到之奇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虫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中的卓越作用。E?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虫类药的功用主治,因其配伍不同而异,一般可概括为如下10个方面:\cv 1、攻坚破积 2.活血祛瘀 3.熄风定惊 4.宣风泄热 5.搜风解毒Qsh6 6.行气和血 7.壮阳益肾 8、消痈散肿 9.收敛生肌 10、补益培本^ 上述10个方面的主治功用不是虫类药所独有,其他有关中药也同样具备,不过虫类药在这方面的效用,比较佳良而可靠,参用以后,往往效果更为显著,得心应手。r!Z?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K!{!7V 在此应该指出的,使用虫类药时,应辨证明确,选药精当,注意配伍、剂量、疗程,特别是对毒性较大的斑蝥、蟾酥等,使用应当谨慎,掌握“邪去而不伤正,效捷而不猛悍”的原则,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lw?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 虫类药以其含有较多的动物异体蛋白质,少数过敏体质者,有时服后有过敏现象,如皮肤瘙痒、红疹,甚则头痛、呕吐时,应立即停服,并用徐长卿15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煎汤内服,多数均可缓解,极个别严重者,则需中西药结合以缓解之。?5?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A 虫类药其性多为辛平或甘温,但熄风搜风之药,其性多燥,宜配伍养血滋阴之品;攻坚破积之剂多为咸寒,应伍以辛温养血之品,这样才能制其偏而增强疗效。t\!xx?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CID 虫类药应尽可能制成丸、散、片及针剂使用,如此既节省药材,提高疗效,又可减少病员不必要的恐惧心理,而便于服用。因此,剂型改革也是今后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P0=)ok?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M+ 二、疑难病诊治之技巧C(?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f[ 所谓疑难病,问题在于辨证之“疑”,论治之“难”。关键是我们如何加强基础理论的熟练掌握,临床实践的灵活运用,不断探索总结,找到“证”的本质,明析客观规律,辨“疑”不惑,治“难”不乱,化解疑难病为可辨可治,发挥中医药的卓越作用。特别是在辨治基础上参用虫类药,每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殊效。“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如果不能治,那是我们尚未认识客观存在的许多确有疗效的“未知方药”的缘故。《内经·灵枢》:“言未可治者,未得其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1T808 地下空间安全使用检查规范.pdf
- 国土空间规划术语.pdf
-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佳丽 著课后习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资料.pdf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听力音频.docx
-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科学《小小工程师》ppt课件.pptx VIP
-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示范(模板).doc
- 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docx VIP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政治试卷(含标准答案).docx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重庆专用)几何填空题-重庆中考压轴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