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内经》从肺论治临证发微四则.docVIP

医学论文-《内经》从肺论治临证发微四则.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内经》从肺论治临证发微四则

医学论文-《内经》从肺论治临证发微四则 【摘要】? 结合《内经》经文, 探讨中医临证治则。1、开鬼门,洁净府。是指发汗,利小便,但发汗之中还寓有宣通肺气之意,利小便之中还寓有温通气化之意。2、气虚者,肺虚也。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除其本身的功能低下,更可见全身性的气虚证,故治病时,亦须重肺气之宣降条达。3、肺阳虚。肺之阳气宣降通调是水液代谢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张仲景选甘草干姜汤以治“肺中冷”肺阳虚之肺痿证。4、寒湿与咳嗽。肺之咳嗽因于寒湿之邪尤为多见,张仲景治疗咳嗽痰饮以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等,方中不乏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等辛温之品,充分体现了治外感寒湿咳嗽“当以温药和之”之要旨。 【关键词】? 《内经》 理论探讨 临证发微 ??? 《黄帝内经》既是一部理论专著,又是一本“治病的法书”。读懂、读通、读精《内经》是学习与研究中医的必由之路,但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使之成为中医临证治病的准绳,将其理论发扬光大,永葆生机与活力。 ??? 开鬼门,洁净府 ??? 语出《素问·汤液醪醴论》。文中论及水肿病之治则为“平治于权衡”,言治疗时当权衡轻重缓急、调整五脏阴阳,使水道通调,水去病除。何以才能祛除体内多余积水呢?又由此而提出了“开鬼门,洁净府”之治法。 ??? 通常人们都以“开鬼门”为发汗,以“洁净府”为利小便,其意图在于开通水液排泄的两条途径,从而使多余之水上从汗透、自皮毛外解,下从尿出、自膀胱而解。但是,若对“开鬼门,洁净府”的理解仅限于此,就未免狭隘了些。因肺主宣降而为水之上源,故发汗之中还寓有宣通肺气之意,以解肺气壅滞,如水肿病初起以越婢汤,方中麻黄不与桂枝配伍则重在宣肺,另有石膏以清肺热,生姜以解表,其治虽未发汗,却有宣肺利水之功。又因膀胱为津液之府,与肾相表里,二者气化司管水液之排泄,故利小便之中还寓有温通气化之意,如五苓散利水之中用桂枝即为此意,桂枝虽不利尿,却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通阳化气,用于阳气不行而致水肿。 ??? 总之,水肿病机乃五脏阳气阻遏所为,故治疗也当着眼于阳气,上则宣通阳气,下则温通阳气,阳气一振,运化有权,则水肿得消。 ??? 江西中医学院杨扶国教授曾治疗一肾炎水肿患者。该6岁男性患儿于1966年7月突然面颊肿大,迅即肿及全身,经医院诊为肾炎,治疗4月有余,病情时重时轻,未见好转。1967年3月间向杨教授求治,诊患儿仍水肿,时有气喘口渴,腹胀食差,小便量极少而色黄,治以宣肺利水、理脾利湿:桔梗4.5g,杏仁、苡仁、猪苓、泽泻、大腹皮各6g,陈皮、木通、五加皮各3g,茯苓9g,葱白一小撮。服6剂小便增,身肿减轻。服至20剂,肿消如常。3个月后,患儿因偷吃食盐,肿又复发,仍按原方服10余剂,肿消,小便检查正常,后成为一健康年轻人。 ??? 后来,杨教授多次谈到,该病用方并无惊人之处,不过五苓散与五皮饮加减而已,之所以奏效,功在桔梗、杏仁宣肺疏表、肃降肺气。上之肺气宣降则下焦也得通利,小便畅行而浮肿消失,此即《内经》“开鬼门,洁净府”之理论与古人提壶揭盖、宣上利下治法之验证。 ??? 气虚者,肺虚也 ???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也。”故肺之常为人身气之根本,肺之病也不离乎人身气之变化,《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诸气郁,皆属于肺”即此意。 ??? 肺主一身之气,故肺气虚所带来的恶果并非仅限于肺的功能低下,而可见全身性的气虚证,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中云:“气虚者,肺虚也。”《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亦云:“气病,是肺虚所为。” ??? 气失推动,则病变丛生,自《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云:“其肺气虚,谓之不足,则短乏少气”,言气虚则神失所养;《幼幼集成·卷二》云:“肺气不足,则皮薄怯寒”,言气虚则身不得温;《成方切用·卷七》云:“肺主气……虚故脉绝气短也”,言气虚则无力鼓脉;《医经秘旨·卷上》云:“肺虚不能卫血,血溢妄行,随气出于鼻为衄”,言气虚则血失于摄;《丹台玉案·卷四》云:“肺失统气之权,不能固表,故毫毛疏豁,汗流不禁”,言气虚则汗不得固;《理虚元鉴·卷上》云:“肺主皮毛,外行卫气,气薄而无以卫外,则六气所感,怯弱难御,动辄受损”,言气虚则卫虚于外;《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九》云:“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致水溢外膜而成肿,言气虚而水不能布;《医醇义·卷四》云:“肺伤而元气薄弱而不能下行,故足膝无力而不能任地也,是肺痿即气痿也”,言气虚而生痿证。 ??? 鉴于肺气虚而引发脏腑乃至全身上下多种病变,清·吴仪洛《成方切用》提出“肺主气,肺气旺则四脏气旺”的观点,以强调肺主气对于人身的重要性。考其理论基础之源,实与《素问·经脉别论》之“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的精神相吻合。推而论之,肺气充足则布化精气,四脏安定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