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的相关性及治疗探讨
医学论文-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的相关性及治疗探讨
?????????????????? 作者:刘日祖,邹于鹏,杨帅枝,谢开有,赵玉珺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相关性
我院2000~2005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A)、硬膜下积液(TSE)共38例,现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0~2005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积液共38例。其中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8~83岁,明确外伤史12例;慢性硬膜下积液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38~81岁,明确外伤史18例。入院前均行CT检查。外伤至入院时间10天~6个月。外伤至手术时间2天~6个月。
??? 1.2? 治疗? (1)均在复合麻醉下取仰卧位,头偏健侧,采用以CT显示病变最大层面、较厚的颞枕部钻孔,引流管向额部置入3~4 cm。(2)CT显示低密度影时用8号引流管,而等密度或少高密度影用12号引流管;(3)CT显示低密度的单或双侧额颞硬膜下积液则采用单或双侧引流,引流液为澄清或淡黄色,均不采用冲洗。CT显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液为褐色,可有伪膜,均行冲洗。(4)采用平卧头低位15°~20°位,引流袋置于耳屏水平位。(5)引流时间3~10天不等。静脉补液2500 ml左右,经口进入2000~3000 ml。
??? 1.3? 结果
??? 1.3.1? 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引流时间在3~5天,引流量在50~100 ml/d,平均60 ml/d。慢性硬膜下积液引流时间在5~7天,引流量50~200 ml/d,平均80 ml/d。
??? 1.3.2? 生化检查结果? 硬膜下积液检验结果:Cl 93~95 mmol/L,GLU 2.8~3.7 mmol/L,潘氏试验阴性。有1例双侧低密度影,手术时一侧为淡黄色,镜检RBC 10~12个/HP,细胞总数719×106/L,Cl 95 mmol/L,GLU 2.8 mmol/L,Pro 3.14 g/L。另一侧为清亮,镜检RBC 5~7个/HP,细胞总数307×106/L,Cl 93 mmol/L,GLU 3.7 mmol/L,Pro 1.1 g/L。
??? 1.3.3? 术后复查? 术后3天复查CT,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均消失;慢性硬膜下积液10例消失,7天后复查头部CT,7例消失;剩余1例为积液手术消失后3天,复查头部CT,积液再次出现,并有临床症状,行钻孔引流。术后5天复查头部CT积液消失,拔管。2个月后复查头部CT未见异常。
??? 1.3.4? 术后效果? 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全一期痊愈,一期治愈率100%;慢性硬膜下积液17例一期痊愈,仅一例二次手术后痊愈,一期治愈率94%。
??? 1.3.5? 随访? 慢性硬膜下血肿及慢性硬膜下积液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见异常。
??? 2? 讨论
??? TSE的内容物早期主要为脑脊液,其演变过程在伤后几小时至1周内出现,好发于双额颞区,伤后1个月出现积液量增加,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外伤致侧裂和视交叉区与骨嵴黏着紧密的蛛网膜撕裂,形成单向活瓣机制所致[1,2]。也可能是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和吸收障碍[3]或形成的积液被膜出血所致[4],随时间推移,晚期发生密度的变化移行为CSDH,成为临床预测TSE演变的一个特点[5]。但早期积液量增多的TSE也未必均转移成CSDH[2,6]。当积液量增多并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或者积液形状发生改变后刺激硬脑膜形成很薄一层被膜,由这种被膜向血肿被膜移行,发生不断出血即发展成CSDH[4,5,7]。TSE进展成CSDH机制目前还有争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错误观点,即仅从CT上观测低密度不一定能完全排除CSDH[7],也就是说头部外伤后CT上低密度区可能是因急性硬膜下血肿转变而成,而发展成CSDH[4]。将其误认为由TSE转变成CSDH。但对外伤血肿密度与时间关系时间研究表明血肿转变成低密度超过14~18天时间[3,5]。本组有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由硬膜下积液逐渐演变而成。例如,1例50岁男性患者,被摩托车撞伤,入院时诊断:脑震荡,CT检查示:未见异常,行保守治疗1周后出院。1周时复查CT见少量硬膜下积液;2周时积液量增加,25天复查CT,大量硬膜下血肿。
??? 同时本组也有1例双侧硬膜下低密度,手术发现一侧引流液清亮而另一侧引流淡黄色。硬膜下积液有包膜形成。引流硬膜下积液4~5天后,出现引流物由清亮至淡粉色,可见少许血性颗粒,持续1~2天后消失。说明硬膜下腔存在血液成分不是其进展成CSDH的充分条件[8],此时血肿纤溶性可能起主要作用,其次认为积液使桥静脉拉长,张力增大,可致其破裂出血及大脑表面对被膜出血压迫作用减弱,而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