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内经》“邪伏防发,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初探
医学论文-《内经》“邪伏防发,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初探
【关键词】? 内 经 治未病 学术探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云:“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生半死也。”外邪侵袭人体,是由表入里,由轻到重,步步深入的,其传变的一般顺序依次是皮毛、肌肤、筋脉、六腑、五藏。传至五藏,终至难治。所以感受外邪,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善治者治皮毛”:阳气者卫外而为故也。天之阳邪,始伤皮毛气化,故善治者,助阳气以宣散其邪,不使内入于阴也。即“止于萌也”。“其次治肌肤”:邪在皮毛,留而不去,则入于肌肤矣。肌肤尚属外之气分,亦可使邪从外解,故其治之次也。即“救其已生”。“其次治筋脉”:邪在肌肤,留而不去,则入于经络矣。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身形,善治者,知邪入于经,即从经而外解,不使内于脏腑,此为治之法,又其次也。即“攻其已病”。“其次治六府”:邪入于经,留而勿治,则入于里矣,故止可从府而解。即“治其已甚”。“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生半死也”:邪在五藏经气之间,尚可救治而生,如干藏则死矣,故曰半生半死也。即“救其已成”。
因此,笔者认为上文主要体现了《内经》“治未病”思想中的一部分,即“邪伏防发,既病防变”。“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疾病初期,病情轻浅,正气未衰,所以比较容易治疗。倘若不及时治疗,病邪就会由表入里,逐渐加重,正气受到严重耗损,以致病情危重。因此,既病之后,就要争取时间及早诊治,防止疾病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局部到整体,防微杜渐,这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所谓“见微知著,弭患于未萌,是为上工。”
1 《内经》“治未病”思想的起源
春秋末期的老子初步察觉出一些防微杜渐的现象。如老子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思是说,事物在安静、平稳、正常的时候容易持守,一旦发生动荡、祸乱、疾患就难以把持了,没有形迹时容易图谋,脆弱时容易分解,微细时容易消散,因而无论治国、治病等都应当在未发生祸患之前,未兆之先,微小之期,防患于未然,消弭于无形,而且祸乱病患的初浅阶段,都容易得到治理。认识到本来细小的事情,发展下去会变化而成为大事,刚刚萌芽的问题容易解决,拖延下去会成为难办之事的道理。所以他主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并明确指出:“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是说时常害怕有病而先作预防,就可能避免疾病为害[1]。“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经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所以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显然老子这一“治之于未乱”的思想引入到医学之中,就发展成为《内经》“治未病”的思想。《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治则的确立,可以说是老子的这种辨证思想与医疗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另外,《易经》中对防止疾病传变也有记载。《豫》卦六五曰:“贞,疾。恒不死。”病久,但可痊愈,未致死亡。说明发病之后,由于诊断正确,治疗恰当,可转危为安。病情虽重,尚未深入传变,则可救治。《无妄》卦九五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得了病,保持心境清静,神志安和,不用吃药亦可痊愈。此言既病之后,不忧虑,不悲观,怡然自乐,不仅可防止病邪由此及彼发生传变,而且由于最佳心理状态,充分调动了整个机体的抗病能力,故收不药而愈之功。此卦说明既病防变在临证诊治过程中之重要,亦可见《内经》之既病防变说,乃源于《易经》之不药有喜观[2]。
2 《内经》“治未病”思想观的内涵
《内经》所论“邪伏防发,既病防变”有二层含义:其一为邪气内伏而症状尚无或症状较少的状态,类似于今之“亚健康”状态;其二为已病时邪气将累及其他的状态,即“传变”。
2.1 欲病救萌,防微杜渐 即通过治疗邪已内伏而病尚未发的状态,以防止疾病的形成。有时疾病虽未发生但邪气已内伏,或出现某些先兆,此时当须善于观察并发现微小的变化,分析其病因病机,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素问·热刺》云:“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根据赤色之见而刺之,则“病虽未发”当为已受邪,此时通过恰当的治疗就能防止疾病的形成。《素问·调经论》认为,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之时仍可有微病发生,此时亦当抓住有利时机,如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并可采用多种方法,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从而使机体气血畅行,驱邪外出,“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内经》中有多篇对受邪而未发病的“未病”状态有详细论述,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为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最新高级生命支持(ACLS)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T∕CCSAS 001-2018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质量控制与审查导则.pdf
- 07J912-1变配电所图集.pdf VIP
- 基于PLC控制的小车自动化送料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 VIP
- 2025北京海淀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中国社会的不婚现象:现实与潜在影响探讨.docx VIP
- 2025最新高级生命支持(ACLS)理论考核试题和答案.docx
- 5.2《稻》《作酢法》+二则(知识清单)-【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docx VIP
- 2025年非车险考试题 .pdf VIP
- 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