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市公司终极所有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以XXX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终极所有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以XXX公司为例
开题报告
自从La Porta et al(1999)颠覆性研究大量针对公司股权结构和进行的研究(Chen and Sterken ,1999;Claessens et al,2000;Fan and Lang,2002;Lemmon and Lins,2003; Nandelstadh and Rosenberg,2003;Julan Du and Yi Da,2005;Teodora Paligorova et al,2009; and Margaritis and Psillaki,2010)显示,世界范围内公司股权集中非常盛行,存在现金流权和控制权严重分离现象,对公司产生重要影响,并通过融资决策以债权人和中小投资者利益为代价实现最终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产生严重的终极所有者控制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和债权人代理问题(La Porta et al,1999;Claessens et al,2000)。刘芍佳(2003)、肖作平(2006,2007,2009,2010)、王凯(2009)和孙健(2005)XX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宝科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2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股份制试点工作协调小组批准、采取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制企业。设立时,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发行股份500万股。经过拆细及历年的分红送股、增资配股,截至1997年1月注册资本增加到10,503.36万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函[1998]第7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1998]第32号文批准,公司于1997年11月吸收合并中国地矿宝石总公司下属的中宝翡翠有限公司、浙江美尔珠宝首饰有限责任公司,重组后公司注册资本为14,403.36万元。
XX公司在1999年6月2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初期仅仅只有2.9亿股,而经过历次增发配股后,截止到2011年公司总股本已经增至51亿多股,增加25倍多。而在这个期间,公司集团和以及集团旗下的宁波嘉源、浙江恒兴大约占总股本的70%左右。从中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的最大控股股东和关联方从股市上将自己的资产总值扩大了超过100倍。而在这期间,上市公司却始终坚持不给股东进行大额分配现金红利,主要选择扩股和增发。
总体上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中不实施现金分红的“铁公鸡”非常多,而XX算是其中之一,但是其不实施分红的原因并不是公司没有利润或者客观的利润或者缺乏分红所需要的现金流。而是终极所有者通过上市公司的控制将相关资金进行了其他项目投资,期间,公司相继利用股权质押投资了大量的项目,其中就包括金洲管道和大智慧两个上市公司,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按理说这些利润应该归属于公司的所有股东,然而,从公司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公司中小投资者的价值。如果按照公司上市初期就一直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也即所谓从公司发行价获得公司股票的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如果1999年6月某投资者以发行价获得公司1000股,那么按照公司历年的配股增发以及分红等收益经过累加得到如下投资收益:股份:1000+200+100+600+500=2400股,分红收益为:125+40+0.08+4=169.08元,如果以2011年2月22日的收盘价格5.21元每股计算,可以得到他截止到今日的收益为:12504+169.08=12673元,按照账面价格比较初期的投资收益为140%左右,而在十二年期间,我国银行的复合利率以及通胀因素考虑,则该投资者可以说没有获得投资收益,最多可以说是保值,而且这仅仅是当初能够在每股5元就获得公司股票的投资者;然而在公司上市当天,公司的开盘价大约为16.9元,如果以此类投资者考虑,则该公司投资者从当天持有到今天,投资者将出现3770多元的货币值亏损,更不用说货币贬值以及利率等因素。
那么公司的控制股东的收益情况又如何呢?公司的实际控制股东也即所谓的终极所有者,仅仅以最大控股股东持有的大约63%的股本计算,公司从最初的1.32亿股到现在的32.52亿股,增值幅度达到170多倍。还不包括终极所有者通过其他公司间接持股获得收益,也不包括公司终极所有者通过控制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等侵占其他投资人利益的行为。
与中小投资者相比,很显然XX公司终极所有者利用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能力以及隧道效应实施对中小投资者进行掠夺,严重违背了上市公司本身的初衷,完全变成为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掠夺工具。
因此,基于上述背景与事实,论文将利用终极所有权结构对公司业绩以及对中小投资者利益掠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对盈余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对XX上市公司终极所有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大股东掠夺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与事实,同时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