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现代新诗的发生及其早期形态 现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pptVIP

第七讲 现代新诗的发生及其早期形态 现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讲 现代新诗的发生及其早期形态 现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

一、现代性的追求与新诗的发生 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有着质的差异,这是一种“代际”性的文类秩序、语言策略以及象征体系的整体差异。新诗实际上是一场寻求思想和言说方式的现代性运动,它同时面向语言和美学的现代重构,以现代美学和语言探索的“代际”特点,体现出与中国传统诗歌的差异及延续的复杂关系。 二、早期的诗歌形态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第一部白话诗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真正能跳出旧诗词的范围,实现“诗体大解放”的不多,被称为“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 《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相隔只有一层纸》 刘半农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山中即景》 李大钊 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 绝无人迹处,空上响流泉。 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 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 繁星 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地互相颂赞了。 春水 一零五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夜》 宗白华 一时间, 一会儿, 觉得我的身躯, 又觉得我的心, 是一颗小星, 是一张明镜, 莹然万星里, 宇宙的万里, 随着星流。 在里面灿着。 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宗白华 小诗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感情与感受的努力。 “在新诗刚刚出现不久,就能寻到这样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有表现力量的艺术形式,这是很可贵的。” “湖畔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代表作:合集《湖畔》(1922),汪静之《惠的风》(1922)。 “湖畔诗人”是“五四”所唤起的新一代诗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四”产儿。爱情诗作是其代表作。如应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静之《伊底眼》。 “伊的眼是温暖的太阳,/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伊的眼是解冻的剪刀,/不然,何以伊一瞧我,/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伊底眼》) 汪静之 潘漠华 冯雪峰 冯雪峰 应修人 * * 第七讲 现代新诗的发生及其早期形态 新诗作为一种文学的审美创作,与美学的现代性范畴密切相关,也与整体的现代性历史语境紧密关联。 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性历史进程,意味着传统社会结构及文化体系的全面瓦解。就诗歌创作而言,古典诗歌创作背后的士大夫文化秩序及其“天人合一”的独特文化理念已经逐渐分崩离析。 当传统的“天人合一”、超然物外的静态的宇宙观念、审美范式破碎之后,面对繁复多变的现代历史经验,中国新诗和中国诗人: “弃这些变化万千的经验而不顾乃是一种罪过。诗人的责任(几乎是天职)就是要把当代中国的感受、命运和生活的激变与忧虑、孤绝、乡愁、希望、放逐感(精神的和肉体的)、梦幻、恐惧和怀疑表达出来”(叶维廉) 。 这即是新诗发生的现代性历史语境,现代新诗发生的一个基本的历史冲动即是对广阔的现代经验的接纳、包容。 从美学现代性层面切入,“现代性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趋于某种当下性的趋势,是其认同于一种感官现时(sensuous present)的企图,这种感官现时是在其转瞬即逝性中得到把握的”(波德莱尔 ) 美学现代性强调的是对当下现时性的关注,这种从短暂的、易逝的、偶然的“现时”中抽取其包含着的可能于历史中富有诗意的东西的美学现代性,几乎成为现代文学艺术的一个律令,即“艺术应当成为现代的”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