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物与唐代马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土文物与唐代马球   马球运动又称为“击鞠”“击球”或“打球”,即骑在马上持棍打球的运动,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体育项目。对于马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波斯说”“吐蕃说”及“中原说”等。在我国古代,关于马球最早的记载是东汉后期曹植的《名都篇》,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连翩击鞠壤,巧捷唯万端”,描写的是京洛少年行猎归来宴饮之后,到马球场地练习马术及打马球的情景。唐代诗人蔡孚曾在《打球篇》里写道:“德阳宫北苑东头,云作高台月作楼。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佩文七宝球……其道用兵如断蔗,俱能走马入长楸……奔星乱下花场里,初月飞来画杖头。自有长鸣须决胜,能驰迅足满先筹。薄暮汉宫愉乐罢,还归尧定晓垂旒。”在甘肃敦煌马圈湾汉代烽隧遗址发现的西汉中期的球形实物“内填丝绵,外用细麻绳和白绢搓成的绳捆扎成球形”,与文献记载基本符合。另外,发现的这枚球直径5.5厘米,与中国古籍中所记载的马球“球状小如拳”也基本符合。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马球自汉代始就开始出现于中原以至黄河流域,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成为古代主要的球类运动形式之一。   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时代。唐代的文化从总体上呈现了一种恢弘壮阔、热烈昂扬的格调,这为唐代体育,尤其是马球运动的兴盛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以下原因推动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兴盛。      一、唐朝皇帝对马球运动的痴迷,是唐代马球运动发展的关键因素。      唐代马球运动盛行300年,从唐中宗至唐昭宗16个皇帝,人人都是马球爱好者。其中尤以唐玄宗李隆基、宣宗李忱、僖宗李儇球艺为高。还有两位皇帝的死与马球有关:穆宗李恒是在马球比赛中堕马中风后驾崩,而敬宗李湛是被马球将所杀。根据《封氏闻见记》记载,一次唐中宗邀来唐使者观看马球赛。吐蕃国使臣向中宗要求与汉人一比高低,中宗就命宫中几名马球选手应赛,结果打了几场都输了。于是,中宗就命他的儿子临淄郡王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和嗣虢王李邕,以及驸马杨慎交、武延秀4人披挂上阵。临淄郡王骑上马后,“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吐蕃队望尘莫及,只得队输告败。中宗见状大喜,赐绢数百缎。当时,不仅骑马打仗的武士们喜欢马球,就是书生也对马球爱之若狂。每午科举考试后,在祝贺新科及第进士的活动中,就有一项是在月灯阁举行马球会。这时,那些在殿试时对答如流、笔走龙蛇的书生们,就又都成了身手矫健的马球健将。   1956年西安市唐长安大明宫含光殿遗址出土了一块刻有“含光殿及球场等大唐太和辛亥岁乙未月建”字样的奠基石志。这块石志是在唐长安大明宫含光殿的殿基下发现的,正方形,边长53.5厘米。石心部分磨制光滑,上刻志文。太和是唐文宗李昂的年号,“辛亥岁”即太和五年,“乙未月”即十一月,这就说明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年)十一月,在这一带修建了“含光殿肢球场等”。唐长安城大明宫内建有许多专供皇帝打球的球场,如麟德殿、清思殿、中和殿、雍和殿等都建有球场。这块奠基石志是我国古代体育活动场地仅有的、极有价值的实物遗存,是研究我国马球运动的重要资料。皇帝的喜好与唐代马球运动之兴盛可见一斑。      二、唐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喜爱马球,对马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唐代宫廷的马球热潮也影响到了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史载,唐中宗的驸马杨慎交、唐德宗时的司徒蒹中书令李晟、唐文宗时的户部尚书王源中等人,都是马球“发烧友”。唐代宫中女子也对马球运动格外青睐。五代时期仡蕊夫人《宫词》记载:唐宫廷“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这些人物对马球的喜爱,对马球运动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作刖。   1959年陕西省长安县韦曲东北约两公里的南里王村韦洞墓出土男、女骑马俑88件,其中有不少打马球俑。这些打马球俑高30~33.5厘米,着彩衣马裤、脚蹬黑色皮靴,他们有的右臂挥杆、有的俯身击球、有的跃马持杖、有的紧握球杆目视前方,把紧张激烈的马球运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座墓的主人是唐中宗李显韦后的弟弟韦洞,其墓里出现这么多随葬的打马球俑,可见墓主人生前一定是马球运动爱好者。      三、唐代将马球运动作为军队的训练项目。对马球运动的兴盛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唐人阎宽在《温汤御球赋》中说;“击鞠之戏者,盖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打马球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运动,骏马奔跑起来的速度很快,本来就不太好驾驭,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关注于击球,还要彼此协同作战,这样就很容易顾此失彼,从马上摔下来;马球运动在军队的推广,不但培养了军人们精良的马术,还提高了军人们的协调性和协作精神。   1981年陕西省临潼县关山的一座唐墓中出土了4件白陶打马球俑,俑高7.5~7.7厘米,长12~12.8厘米。马耳直立,马头前伸,四蹄凌空如飞。骑俑身姿矫健,身体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