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海明威与存在主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刍议海明威与存在主义   [摘要]存在主义是盛行于两战期间的重要思潮流派。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创作与存在主义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但又有明显的不同。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的几个基本概念入手,通过解读海明威的作品与人生价值观,分析其与存在主义之间的异同,以期加深对海明威的了解与把握。   [关键词]存在主义;海明威;创作      存在主义又译“生存主义”,它源于拉丁文esistentia,意为存在、生存、实存。存在主义是一种突出个人的阴暗低沉的非理性情绪体验的存在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出现于一战后,盛行于两战期间。存在主义的兴起,既透视出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深刻危机和社会上的尖锐矛盾,同时也是当时知识阶层忧虑、恐惧、悲观失望等颓废情绪及其为摆脱困境而盲目冒险心理的折射。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存在主义作家在存在主义这个大概念下对许多问题的观点存有很大差异,存在主义文学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共性。它总是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肯定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表现人在荒诞绝望的境况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选择。他们还把人的自由绝对化,否定人的思想和行为要受外部世界和客观规律性的制约。存在主义还反对宿命论,试图以自我选择给在荒诞中苦苦挣扎的人们指出一条出路。   与许多存在主义作家一样,海明威也饱受荒诞世界的折磨与摧残。当他带着满身的伤痛和巨大的精神创伤从欧洲战场回国后,他的理想失落了。对伤痕、杀戮和死亡的体悟使他对人生充满了悲观的认识。于是,海明威毅然掀开了人间温情的面纱,还原给读者一个荒诞、虚无、野性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海明威的小说确实与存在主义小说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他的小说渗透着他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形象地表达了对人的存在与虚无、悲观与死亡、自由与责任、荒谬与选择的体识与感触。但是,作为20世纪人类舞台上的出色斗士,海明威又与存在主义有着明显的不同。      存在与虚无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年―1976)认为,一个人在客观世界的存在,只可以称为“亲在”(Dasein)。而亲在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的最基本方式是“忧虑”,他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他感到他所处的世界所有境遇只是虚无。而人对这个虚无的世界是感到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他只能在虚无中无穷的忧虑着――而所有的忧虑都是通过恐惧、痛苦、厌恶以及选择行为表现出来的。萨特(Jean Paul Sartre 1905年―1980)也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真实的,一切都是虚无。世界是虚无,时间是虚无,生命也是虚无,只有“存在”才是唯一的真实。确实,海明威的许多小说都蒙上了虚无的阴影。而最能体现他人的存在的虚无性的作品就是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和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被誉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迷惘本身就带有某种虚无的倾向。小说讲的是以主人公杰克?巴恩斯为代表的一群战后青年,他们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目标,放弃了宗教信仰和传统道德,沉溺于喝酒、钓鱼、看斗牛等活动中,企图在刺激的感官生活中寻求解脱。然而,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于是他们生活苦闷、空虚、彷徨无措。富有宗教意味的标题反而预示着他们更多的虚无感。正如海明威所言:“书中的一切都是腐烂发臭的,这是一个十分悲惨的故事。它的主要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们是怎样变成混蛋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三个人物都处在虚无的国度里。年轻的侍者感到虚无就是缺乏实实在在的物质,老者的虚无就是孤独和死亡,年长的侍者则认为虚无是一种孤独的状态。于是,他在祷词中竟一口气讲了二十七个“虚无缥缈”。也许他的一句话回答了海明威对人的存在的看法:“我们无不在虚无缥缈中。”   在上面介绍的两篇小说中,海明威充分暴露了他对人的存在的虚无意识。但身处虚无中的人们对待虚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不同反应也反映出海明威在不同时期对待虚无的主体取向。《现在我躺下》中,尼克在虚无中体验焦虑,《你们决不会这样》中,尼克在黑暗中体验虚无,这时虚无变成了对梦境的恐惧,《太阳照样升起》中,巴恩斯在寻欢作乐中体验虚无,在看斗牛的过程中,他似乎找到了虚无的原因,但他最终还是无法超越虚无。只有在海明威的后期作品中,他的主人公才超越了虚无,这就是海明威笔下的“准则英雄”(code hero)。   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是虚无的、毫无目的的,人在命运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海明威的价值取向则不尽相同,尤其是他那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他在小说中塑造的“硬汉子”更是与命运抗争,挑战虚无,显示了“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悲观与死亡      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经常处于“烦闷”和“恐惧”的包围中,人生“无家可归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