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延续:1895~1969年间的台湾水墨画回顾.docVIP

传统的延续:1895~1969年间的台湾水墨画回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的延续:1895~1969年间的台湾水墨画回顾   日本统治时期传统水墨的发展      1895年甲午战后台湾割让日本,习本统治初期台湾总督府力在平定抗日游击队,尚少在文教上着力,当时民政局学务部长伊泽修二且精通汉学,主张台湾教育仍以孔孟儒家思想为主。直到中国对日宣战前,民间文化传统一般尚未急速日化,台湾与大陆间之往返仍然密切,福建、广东地区画家许多渡海来台卖画,台籍画家也有赴大陆的如:蔡雪溪1915年漫游大陆南部,林江水1917年游大陆南部,新竹张妙禅渡航大陆兴化,彰化吴杏村游大陆名川,1924年潘科于广东汕头集美美术学校速成科学习,朱芾亭到苏杭,曹秋圃到厦门活动等,其他早期的许筠、林嘉、林宝镛、林琴南、苏元、廖庆三、吴凤生,晚期的李霞、詹培勋、王亚南、方沼等在不同时期自大陆来台,画风从福建闽习到上海金石画风皆有。直到1938年“七七事变”以前台海往来无阻。日本文人画家、南画家也接受传统书画,与台籍画家彼此往来吟诗作画,如总督儿玉源太郎也结庐“南菜园”,1900年明15日举办扬文会广邀全台诗人和韵,诗社兴盛空前t 1918年日籍台北女高校长尾田信直邀集中日文人墨客至官合相聚,仿兰亭盛会相与吟诗、作画、下棋名之“古亭雅集”等。可知30年代以前当时台湾传统书画界尚称光景美好,也部分与日人有所互动。   1915年台湾抗日活动也告一段落。1919年首任文官总督田建治郎至台,强调同化台人,影响之下逐渐提高公学校课程,增设中学校,提倡新式教育。20年代中叶起接受新式教育的新生代,以建立新时代台湾文化特色为己任,迫切感到当时环境须除旧布新,旧文人乡绅的书画创作于是面临时代转变的考验。加上受到一次大战后民族自决风潮影响,20年代民族自决运动转为文化抗拒运动,随着“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展开了整个文化启蒙运动,台湾新文学运动、新美术运动也随着兴起。1927年在日本官方成立的美术大展“台湾美术展览会”(简称“台展”)开展后,使新美术运动落实于体制面下,美术家不同于文学、戏剧的工作者未受日政府迫害,在艺术的殿堂里享有平等的竞争与创作,在官办美展评审机制官方样式及日籍导师的推展西洋及东洋媒材新技法、新风格下,台湾美术家的视野投射在西洋美术印象派、野兽派之间,及东洋画唯美的风潮,较无色彩的水墨画注定走向式微的路。   1907年“图画”课被列入公学校课程中,代表传统儒学教育中止,新美术的学习开始进入台湾教育体系中。1918年在日本国内(因山本鼎鼓吹)的自由画运动,强调儿童创造力培养反对临摹风气,1924年传到台湾,使传统书画临摹更被视为不合时宜。20年代日本画坛“日本画”不但在色彩上深受西洋画之油彩影响而且倾向写实,1924年石川钦一郎作为西洋画派画家,来台任教也强调写生,更带动风气,在其1908年抵台次年也提出“毛笔与铅笔画”文章中批判图画教育上,使用毛笔写实之不适当。整个30年代在一片追求写生的新文化声浪中,水墨画终不敌色彩绚丽的东洋画。更在台开展,下设“西洋画”、“东洋画”两部后(“东洋画”部参展作品涵盖:明治以来的日本画、日本南画、中国水墨画,风格各不相同。),参展的传统水墨画家全数落选,一方面因日本人殖民霸权统治下台湾文人画地位渐受忽略,不易取得展出机会和展出场所(如台湾总督府博物馆展览厅、台北铁道饭店等,已被来台开画展之日籍地方性画家独占),另一方面民间传统水墨临摹风气使作品缺乏创新意趣,被认为不合时宜而受到当时新文化提倡者排斥。      传统书画家在“台展”挫败之余,也意识到传统书画缺乏组织,纷纷出现地方区域性联盟活动;1928年台南地区善化书画会募集全岛500多件作品举办“古今书画展”。同年嘉义苏孝德、林玉书等也组织“鸦社书画会”,受“台展”落选刺激自行举力、文雅会展出。1929年明由“新竹书画益精会”主办最具规模的“全岛书画展”,也应征作品800多件,选出百件加上参考作品50件,出版《现代台湾书画大观》,成为了解日本统治前期传统书画家风格的重要参考数据,此会至1932年改为丽泽书画社。1932年南瀛新报社于教育会馆主办“全岛书画展览会”,选出100多件作品,加上台湾收藏家之中日古今名迹,台编《东宁墨迹》。以上虽都具奖励传统书画发展的苦心用意,然传统水墨画往日之风华,已无法藉以挽回。   日本统治时期如同台湾西洋画的开展推崇石川钦一郎及盐月桃甫一般,当时台湾书画的保藏、研究、推展则要感谢尾崎秀真(1874-1949)了,他是当时的古文物收藏研究者、记者、汉学家,1901年应后藤新平之邀来台担任《台湾日日新报》编辑,并在该年创设“台湾书画会”(为台湾史上第一个书画家团体),并在《台湾日日新报》专设“古今书画名迹”栏目刊登探讨台、日双方书画,并于1926年在台北博物馆举办“谢管樵、叶化成、吕世宜遗墨展”,使台湾清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