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国传统应继承 当代名窑待品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瓷国传统应继承 当代名窑待品评   周晓陆 1953年生。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考古所所长。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历史专业学位评审专家、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国家文物咨询中心专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科技考古学术委员、首届“当代名窑”评选专家评审组成员。曾承担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天再旦子课题等国家及省级研究项目近10项,其中包括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国家教委项目秦封泥与秦历史地理研究、教育部项目《秦汉明器研究》等。出版专著12部,其中《文物鉴定秘要》获国家图书奖一等奖、《元押》获国家图书奖二等奖、《秦封泥集》获陕西省社科一等奖、《西周及夏代天文学研究》获陕西省科技三等奖。并发表论文89篇。      中国是瓷器的祖国。夏商之际,在黄河中游地区首先发明,接着蓬勃于长江下游一带的早期青瓷烧造,这是我们祖先源自制陶技艺,而在本质上又有别于制陶的伟大发明。经过两汉之际的青瓷复兴,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基本上出齐了瓷质、瓷色的各个品类。经过唐五代和宋辽金时代,达到了古代瓷器审美的最高阶段。直至元代,在配方和高温烧造技术改进之后,中国率先在世界上达到了近代瓷器的标准,并为以明清“御窑”“官窑”为代表的制瓷业繁华鼎盛作了必要准备。   中国瓷器在古代世界一路领先,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保持着传统。      名窑名瓷的优秀传统      从瓷器诞生时起,中国瓷器就走上了关平实用、注重审美、精益求精的相对独立的道路。早期青瓷工艺脱胎于成熟的制陶业,但迅速地和制陶业拉开了工艺上、品类上、造型上、装饰上的距离,使得陶瓷分家。早期瓷器是有模仿青铜器之处,但从总体上看,一小部分青瓷模仿的是礼器、酒器性质的审美情趣比较高的青铜器,大部分青瓷即使在配套使用时有比拟青铜礼治的情况,但是单就器形本身,表现了基本不同于青铜器的器形。这种相对独立的工艺要求,为名窑名瓷的出现作了最早的铺垫。   如果不拘泥胶着于“唐代”“越州”等后起的概念,作为最早的中国名窑,就是不晚于东汉出现的“越窑”了。它在浙江东部烧造成功,千百年发展使它独领风骚,东汉时的一枝独秀,魏晋六朝时南方诸名窑之宗,直到唐时越青邢白的二分天下,唐五代时秘色瓷的绝峰突兀,越窑成功地占有了中国瓷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唐、五代,而下两宋,名窑林立,名瓷迭出。若名窑,有越、邢、定、寿州、洪州、长沙、邛崃、鼎州一耀州、磁州、饶州一景德镇、建、吉州、龙泉、潮州,等等,各具特色,各据一定的时空占有。若名瓷,秘色、柴、官、汝、定、钧、哥,等等,各擅风流,达到了瓷器艺术审美之高峰。   元、明、清时代,虽然磁州、耀州、龙泉、德化、玉溪等地还有瓷器烧造,但全国的瓷器烧造中心已经集中于景德镇,这里已形成名副其实的“瓷都”。这时,由中央到烧窑工匠,对制瓷业不断提高工艺水平,继承历史传统,借鉴其他手工艺,推陈出新。虽然就瓷器最本质、不加其他装饰的审美情趣不如宋代,但结合丰富的创作语言和装饰手法,展现了古代瓷业的最后的辉煌盛世。就造型而言,这时是圆器、琢器集大成,并有极小或极大器物之出现。陈设瓷、瓷雕、瓷塑、仿其他工艺品,等等品类,更是琳琅满目无奇不有。就釉彩装饰而言,一色釉、装饰彩釉、釉下青花、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下与釉上彩的结合(如五彩、斗彩)、仿其他材质及工艺品的彩饰、粉彩、珐琅彩(景德镇制胚,宫中烧造)、多种彩瓷工艺的集中施用,等等,五色炫目已达极致。满足御用、一般文人情趣、外销等不同需求,也出现了风格迥异的各类精品。   从清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国内国外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种种原因,中国的国力民情,一路披靡,这也导致了传统制瓷业开始衰落。      在近现代的衰落      瓷器作为中国的创制发明,作为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作为东方审美的重要承载物,它的盛衰与否,与国力的盛衰息息相关。清代中晚期之后,中国由一个泱泱大国,跌落到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制瓷业也由此一蹶不振。实用瓷器市场,中国产品的份额日益缩小;瓷器艺术的重心,也日益向日本、欧美倾斜。拿这一时期的作品和吴晋时青瓷精品相比,和唐五代越窑、邢窑、耀州窑精品相比,和两宋名窑名瓷相比,和元青花、明御窑、清三代作品相比,无论从气韵、造型、彩釉,都大为逊色。   尽管如此,作为一项衰而未绝的工艺产业,因为一些特殊的需求,还是有一些“名瓷”面世,如石湾美瓷、洪宪瓷、珠山八友瓷绘、汪伪时期“双照楼”瓷、不同窑场生产的“毛瓷”,等等,这些所谓“名瓷”,在一部完整的中国瓷器史上,无论从工艺角度,还是从审美角度,甚至在瓷器发展史上的价值,实在是论不上什么高档次,但它们在延续香火上,起到一定的特殊作用。   以上简单地回顾了中国名窑、名瓷的大致发展脉络。从中,人们应当总结出一些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