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级渐开拉薄法生产11mm浮法玻璃.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逐级渐开拉薄法生产11mm浮法玻璃

逐级渐开拉薄法生产1.1mm浮法玻璃 玻璃液在承托介质锡液面上,在1000℃下,除了自身的重力和表面张力外,不受其它任何外力而自由铺展所形成的静止厚度,我们称之为“平衡厚度”。通常,在退火窑主传动的牵引下,不施加拉边机等其它外力,钠钙硅浮法玻璃的厚度为6mm,而低于此厚度以下的玻璃通称为薄玻璃,将厚度低于2mm以下的浮法玻璃称为超薄浮法玻璃。玻璃愈薄,生产难度愈大。在拉薄过程中,通过增加拉引速度的方法,玻璃带的厚度减薄极为有限。因此,要使拉薄过程有效、顺利地进行,并防止玻璃带宽过度的收缩,比较容易地获取经济板宽,就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拉薄方法,使得玻璃液黏度产生的粘滞力与重力、磨檫力和表面张力以及拉边机产生的拉力和主传动牵引力形成平衡力系,使成型过程顺利进行。我公司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投产后,产品品种主要定位于1.1mm玻璃。1.1mm玻璃主要用作ITO导电膜、LCD液晶显示器的电子玻璃基板材料。由于ITO导电膜/LCD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在使用1.1mm玻璃作为基板时,基板玻璃的厚度和微观波纹度对其生产产品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对玻璃的厚度和微观波纹度提出了非常严格的技术要求。不但要求单片原板的厚薄差控制在0.05mm(规格为1244.6mm×1092.2mm)以下,还要求玻璃的整体厚度控制在1.05-1.15mm范围内;并且玻璃的表面微观波纹度要≤0.15μm。 生产试验 自由拉薄试验 投产初期,在锡槽内不使用拉边机和其它任何的辅助设施与措施的前提下,我们首先对锡槽的原始工况进行一个小测试。 拉引量为250T/D,退火窑牵引速度为210m/hr,玻璃带进行自由拉薄实验,实验测得的结果是:原板宽度3220mm,在线取原板一张去边成3000mm,改切成三张小板,由北向南等距离进行玻璃厚度测量,得到一组厚度数据见表1。将表1中的数据用图1来表示,得出自由拉薄时玻璃带的横向厚度分布。 表1 等距离玻璃厚度测量值 (mm) 北 5.73 5.79 5.85 5.93 5.98 6.03 6.07 6.10 6.13 6.16 中 6.19 6.23 6.25 6.29 6.33 6.34 6.28 6.24 6.22 6.19 南 6.15 6.10 6.07 6.03 5.98 5.95 5.90 5.84 5.80 5.75 从图1可以看出,此状态下玻璃的厚度差达到了0.61mm,厚度形面也非常不理想。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普通浮法生产线接近平衡厚度附近的玻璃的厚度差一般都在0.2 mm以下,由此可见,该锡槽的原始工况不容乐观。 1.2 落子试验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锡槽的原始工况,并为1.1 mm玻璃成形操作提供依据,随后又在3.0 mm生产期间,用落物法测量了玻璃带在锡槽内的横向速度差。 此次实验使用拉边机进行拉薄,其余条件与实验1相同。方法:在锡槽高温区1#拉边机前约1 m的位置,从锡槽左侧的操作门穿入一根角铁,在角铁上每间隔100mm的位置上放一颗石子,最前方的石子与锡槽中心线相吻合,在玻璃带的正上方让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最终对玻璃板上的石子位置进行测量。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将表2的数据作图,并进行6阶多项式回归分析,如图2所示。 表2 石子位置测量数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横向 5 55 120 215 300 380 475 555 645 735 815 910 1000 1080 1165 1260 1345 1445 1520 1610 1685 纵向 0 220 320 310 350 540 680 880 1001 1130 1360 1560 1800 2000 2340 2610 2820 3240 3580 3820 3840 图2 落子试验数据曲线图 说明:数据取值原则:横向由边部向中间,左侧边部为0,向中心线靠近时数值逐渐增大;纵向与拉引方向相同,边部第一颗石子的位置为0,向中心线靠近时数值逐渐增大。 从图2可以看出,除了在拉边机区域附近的石子的运动轨迹表现稍有异常外,其余石子的运动轨迹基本遵循玻璃带横向流速抛物线形分布,边部与中间的速度差值为3840mm。根据3mm的实际生产经验,边部与中间的速度差值不宜超过2925mm,说明该生产线锡槽内玻璃带流速抛物线形分布明显不合理,可能给1.1mm玻璃的成型带来很大的难度。 从上述两个试验可以看出,该锡槽生产线可能存在先天不足,直接导致锡槽内玻璃带厚度形面分布不合理,实践当中必须找到一种合理的拉薄方法来弥补,确保1.1mm的成型,玻璃的厚度和厚薄差达到要求。 生产实践 目前,由于1.1mm超薄浮法玻璃的生产在国内尚无成熟的经验 可供借鉴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