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 白医大职业卫生课件.pptVIP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 白医大职业卫生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 白医大职业卫生课件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 主讲:李铁骥 有害因素的特点 高分子化合物: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分子量达数千至数百万的化合物,称为高分子化合物。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以及人工合成粘合剂和离子交换树脂等。 理化性质 1.质量轻 2.强度高 3.耐腐蚀 4.绝缘性能好 5.成品无毒或低毒 高分子化合物合成过程及毒物 1.原料的生产过程:煤焦油分馏、石油裂解,天然气。主要有不饱和烯烃和芳香烃类化合物。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 2.单体的合成过程:单体多为不饱和烯烃和芳香烃及其卤代化合物、氰类、二醇和二胺类化合物以及催化剂。 3单体的聚合过程:单体、引发剂、调聚剂、和凝聚剂。 4.聚合物加工成品的过程:稳定剂、增塑剂、固化剂、着色剂、发泡剂和填充剂等。 氯乙烯 理化特性 接触机会 毒理 毒作用表现 诊断 处理原则 预防 理化特性 氯乙烯(vinyl chloride,VC)化学式H2C=CHCL,分子量62.5。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略带芳香味,加压冷凝易液化成液体。沸点-13.9℃。蒸气密度2.15g/L。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3.6%-26.4%。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四氯化碳等。热解时有光气、氯化氢、一氧化碳等释出。 接触机会 聚氯乙烯的生产过程 与丙烯氰一起合成共聚物 与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等共聚成树脂 作为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 作为气雾喷射剂 在聚氯乙烯制品使用过程中 毒理 氯乙烯在体内的代谢 氯乙烯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蒸气)、皮肤(液体) 氯乙烯在体内的分布与蓄积 经呼吸道吸入的氯乙烯主要分布在肝、肾、其次为皮肤、血浆,脂肪最少。氯乙烯在肝微粒体酶P450作用下,氧化成高度活性的氧化氯乙烯,自发重排成氯乙醛。氯乙醛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作用下与谷胱甘肽结合生成甲酰甲基谷胱甘肽,进一步水解和氧化为S-甲基甲酰半胱氨酸和N-乙酰-S-半胱氨酸。少部分氯乙醛脱氢转化成氯乙酸。 氯乙烯在体内的排出 上述代谢产物在肾脏经尿排出。 氯乙烯的毒作用机 毒作用表现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表现 主要是麻醉作用,轻度有眩晕、头痛、乏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重度中毒则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可引起局部损害,表现为麻木、红斑、浮肿以至组织坏死等。 慢性中毒表现 神经系统:类神经征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睡眠障碍、多梦、手掌多汗。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部分工人有肝、脾肿大、功能异常。肝脏损害,早期表现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晚期肝脏明显肿大,肝功能异常,并有黄疸、腹水等。长期高浓度接触会出现肝血管肉瘤,肝癌等。 血液系统:有溶血和贫血倾向,嗜酸性细胞增多,轻度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等。 皮肤:干燥、皲裂、丘疹、粉刺及手掌皮肤角化、指甲变薄。 肢端溶骨症 诊断 急性中毒:根据短期大量接触,现场调查和麻醉表现。 慢性中毒:职业史、现场调查、临床表现、手部X线片,排除肝囊肿和病毒性肝炎,以及原发性雷诺综合征等疾病。 处理原则 急性中毒:应及时脱离现场,吸入新鲜空气,换下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同时采取对症治疗。 轻度中毒 一般恢复较快。 重度中毒 则按内科急救原则治疗。 慢性中毒:除对症疗法外,加强营养,适当休息。有肝脏损害和肢端溶骨症者应及时调离。 预 防 加强生产设备和管道的密闭 加强通风,将车间氯乙烯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进釜出料前要充分通风换气 清理聚合釜前要通风和高压水清洗。 加强个人卫生防护 职业禁忌证 * 吉 林 大 学 公 共 卫 生 学 院     氯乙烯在体内的代谢 氯乙烯的毒作用机理 急性毒性:主要是麻醉作用 慢性毒性:引起肝血管肉瘤,是确定的致癌物。 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氯乙烯的活性中间代谢产物氧化氯乙烯为双功能烷化剂,可直接与DNA、RNA和蛋白质共价结合,并形成DNA加合物,引起DNA碱基配对错误,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引发肿瘤。 氯乙烯属低毒类。 * 吉 林 大 学 公 共 卫 生 学 院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