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Supplement2008 Polyhomologation 南开高分子化学本科课件.pptVIP

高分子化学Supplement2008 Polyhomologation 南开高分子化学本科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分子化学Supplement2008 Polyhomologation 南开高分子化学本科课件

* * Kenneth J. Shea Professor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5042D Frederick Reines Hall Mail Code: 2025 Irvine, CA 92697 Phone: (949) 824-5844 Fax: (949) 824-2210 kjshea@uci.edu Important Frontiers in Synthetic Chemistry Polyhomologation 同源聚合 1995年,US-A 5,476,915, 1995 [Chem. Abstr. 1996, 124, 177 244] Method for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polymers 1997年,J. Am. Chem. Soc. 1997, 119, 9049 –9050 Polyhomologation. A Living Polymethylene Synthesis 1997年,214th ACS National Meeting, Las Vegas, NV, September 7-11 Polyhomologation of trialkyboranes and the synthesis of unusual polymethylene architectures Angew. Chem. Int. Ed. 1998, 37, No. 10, 1391-1393 Polyhomologation: Synthesis of Novel Polymethylene Architectures by a Living Polymerization of Dimethylsulfoxonium Methylide 合成化学的前沿课题之一: 同源聚合 石油基烯烃聚合物都是以一次两个碳原子的方式构筑起大分子骨架的,如PE、PP、PMMA、PSt、PBD等等。 同源聚合则不然,是以一次一个碳原子的方式构建大分子骨架,完全不同于常规烯烃的聚合模式,是一种新的聚合方式,由Kenneth J. Shea于1997年正式报道。 同源聚合还具备活性聚合的所有特征,不仅能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还能赋予聚合物在功能基、拓扑结构等方面的可控性,与此结构相似的兼具可控特征的聚合物用其它聚合方法是难以合成的。 同源聚合的有机化学基础:Homologation Tufarello及合作者开发了烷基硼与依立德如二甲基硫氧甲撑依立德的同源反应方法。 Tufariello, J. J.; Lee, L. T. C. J. Am. Chem. Soc. 1966, 88, 4757 Tufariello, J. J.; Wojtkowski, P. J. Chem. Soc., Chem. Commun. 1967, 505 Tufariello, J. J.; Lee, L. T. J. Am. Chem. Soc. 1967, 89, 6804 Tufarello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在于:反应得到的是混合物,不仅含有非同源化产物,还含有单和双同源化的醇。后来,通过对同源反应的优化和有机硼相关的链延伸策略的应用使同源反应成为很有价值的加成方法。 同源反应机制: 依立德对烷基硼的初始进攻 硼配合物经历烷基的1,2-迁移、产生同源烷基硼和一个二甲基亚砜 迁移产物,同源的烷基硼,能与另外的依立德继续反应。因此,早期研究中仅发现很少量的双同源化产物——副产物。 理论上:在不存在竞争性亲核试剂时,反应原则上可以重复许多次,该反应重复性的达到,就是聚甲撑合成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依立德大过量时,三烷基硼0.47 mmol(1 M solution in THF)、二甲基硫氧甲撑依立德106 mmol(0.8M solution in THF),在40 oC下,依立德在10分钟内消耗殆尽。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混,反应后的溶液经浓缩、碱性过氧化物(NaOH/H2O, THF, H2O)处理,得白色腊状固体,收率95%,可溶解在热的甲苯、沉淀于乙腈中。NMR和IR光谱显示产物结构与羟基终止长链烷烃一致。GPC表征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宽。 同源聚合反应条件的优化: 聚甲撑在热的甲苯中有相当的溶解度。 当二甲基甲撑依立德的甲苯溶液预热到70-80°C、再用三乙基硼处理,依立德在5分钟内很快被消耗,但溶液仍是均相的。经浓缩、氧化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