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史-明末文学》中学生教育文学丛书.pdfVIP

《中国全史-明末文学》中学生教育文学丛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纳百川 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 中国史地 通史 中国全史 173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十一、明末文学 明朝进入泰昌、天启以后,已成了强弩之末。这一时期,社会变动异常 激烈,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最显著特色,就是急切地呼唤挽救民族危亡,充满 爱国主义精神。 (一)社会动乱对文学的影响 明末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大动乱。 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已不可调和。严重的土地兼并,地主阶级贪婪地 掠夺,贫富对立和分化更加尖锐。 “宗室勋戚庄园土地总额在嘉靖时为二十 万九千余顷,到了天启达五十万顷。” (李培浩《中国通史讲稿》中册,第 267页)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吴中地区“有田者十一,为人佃作者十九”。 土地的兼并,引起农民的流亡,这又使政府的赋税来源发生了困难,政府就 加派赋税,更加重了耕种农民的负担,农民就只有逃亡和反抗的路可走。这 种恶性循环,一方面引起了农民更大量的流亡,明政府财政更加困难;另一 方面,农民的反抗斗争更加激烈。到了天启五、六年,几乎到处可见农民的 反抗和农民起义。崇祯初,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更是声势浩大。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义军攻占北京,明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 城市居民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也加深。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 大,使明末阶级斗争具备了新的内容和新的特点。明政府在对农村加深剥削 和掠夺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城市的搜刮。一般的手工业者,既受封建统治者 的剥削,又受手工业主和大商人的剥削。双重的剥削,激起了城市居民与统 治者的矛盾。 统治集团内部更是矛盾重重。农民、市民的斗争,又加剧了这一矛盾的 尖锐化。官僚地主之间出现激烈的党争。东林党同擅权宦官魏忠贤及其党羽 的对立和斗争,一直贯穿到南明时期。 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明王朝同满族、蒙古族以及倭寇之间不断发生战 争。1636年,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把推翻明统治作为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这样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文学上的复古思潮又一次兴 起,这影响到作家的创作。他们以儒家文学思想为基础,突出强调 “忧时托 志”、 “刺讥当世”,他们主张“复兴古事,务为有用”。 明末,关心国家大事的文人纷纷组织文社,以诗文创作来干预时事。以 张溥为首,一些东林党人组织了复社;陈子龙、夏允彝等又组织了几社,坚 持同阉党进行斗争,后在抗清斗争中,其成员大都壮烈殉国,或退隐山林, 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社会的动乱,使诗人们用自己的血和泪写出了许多爱国诗篇,慷慨悲壮, 使诗风为之一变。 散文创作同当时大动乱复杂的社会背景相联系,一部分文人直接参加了 政治斗争,组成了政治兼文学的团体;还有一部分人不愿正视动荡的社会, 遁形山水,保持自己的气节。这样从内容和风格上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 走着复古的老路,写出古朴而联系现实、以重大的政治斗争为题材的作品: 有的则接过 “公安”、 “竟陵”的旗帜,流连山水,创作出描写世俗人情、 山水园林的小品文。 戏剧方面,抨击魏忠贤的剧作不断产生。传奇创作中延续了汤、沈两派: 一派是以孟称舜、吴炳等人为代表的 “临川派”作家;另一派是以沈自晋、 范文若为代表的 “吴江派”作家。 小说创作方面,出现了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和批判堕落世风的作品。有 些作品能曲折地反映当时社会现实。 (二)诗歌 现实的斗争使复社、几社的不少作家改变了作风,写出了许多灿烂的诗 篇。明末抗清将领也写下了许多表达他们至死不屈精神的诗作。 明末诸多诗人中,诗歌创作富有成就者,首推陈子龙。 1.陈子龙及其诗歌 陈子龙 (1608—1647年),字人中,又字卧子,号轶符,晚年又号大樽, 松江华亭 (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初参加了“复社”,后又与夏允彝、徐孚 远、王光承、周立勋等人结 “几社”。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官至 兵科给事中。在国事日非的情况下,他注意经世致用之学,以复兴古学相号 召,企图挽救明王朝的危机。崇祯十一年,他和徐孚远等人选辑 《皇明经世 文编》五百多卷,多载 “议兵食,论形势”,有关“国之大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