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教育部版室生物性危害暨废弃物处理.ppt

103教育部版室生物性危害暨废弃物处理.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3教育部版室生物性危害暨废弃物处理

第1級 本頁重點如下 1.生物性危害一般預防原則中, 環境管理方面以清除污染源為最重要的項目 生物危害預防與控制的一般原則,主要為污染源清除、控制環境中的溼度、並應維持環境清潔與衛生、定期進行消毒,同時也應注重空氣品質的管理此外,實驗室中的每個人都應遵守微生物實驗室操作守則,並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設備,同時每個人也應注重個人衛生,如:勤洗手等。而實驗室人員的健康管理,例如:操作B型肝炎病毒者可事先施打疫苗等,亦是預防的手段之一。 第1級 本頁重點如下 1.生物性危害的一般預防原則中, 空氣品質管理包括機械通風系統, 空氣清淨裝置及負壓環境設計 空氣品質的管理主要透過整體換氣、空氣過濾與殺菌處理、負壓設計與局部排氣,達到所需的空氣品質,以去除或降低空氣中生物有害物質。另也配合使用局部排氣的設備在污染源產生處進行控制。 空氣品質的管理主要透過整體換氣、空氣過濾與殺菌處理、負壓設計與局部排氣,達到所需的空氣品質,以去除或降低空氣中生物有害物質。 整體換氣:整體換氣是採取不斷換氣的方式以稀釋或排除室內環境的有害物質。在設計上必須注意室內環境中空氣氣流流量是否充足、氣流走向是否無死角與氣流的穩定性。若室內具有特定生物危害物質的產生源(如:結核病患),則應維持氣流由低污染區走向高污染區的方向,也就是由低污染區送風,並將排氣位置設在靠近產生源之下風處。如此,產生源所產生的生物危害物質(此即為高污染區域),即可隨氣流就近自排氣口被带離,再經空調過濾及/或殺菌後排至室外。在這樣的設計下,產生源所散播的生物有害物質較不會污染整個環境。 空氣清淨處置:對於自排氣口排出的氣體,應經過不同等級過濾效果的過濾濾材截取空氣中的病原菌,並以高效率過濾濾材(HEPA)作為過濾裝置的最後一道把關。而為維持有效的過濾,在安裝過濾器時必須檢查所有接縫處以確保無洩漏之虞,濾材也須依使用狀況定期更換。除過濾外,亦可使用殺菌設備以去除生物危害物質的生物活性,可使用的方式如:紫外線、臭氧或光觸媒等;惟需注意其殺菌有效劑量之維持。 負壓設計:房內負壓設計是為了侷限病原菌向外逸散的可能性,避免其他地區人員的暴露。例如:結核病患住院時若屬於可散播病原菌之開放型患者,可使其居住於具有相對負壓的病房內以避免散播結核桿菌至室外環境。 局部排氣:局部排氣的理念是在生物有害物質產生處,以一動力抽氣方式將生物有害物質直接抽離排除,而非經全換氣的逐步稀釋。在生技產業或是研發單位操作生物物質時所使用的生物安全櫃(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 ) 即是局部排氣的一種設計。 第1級 本頁重點如下 1.生物性危害的一般預防原則中, 使用個人防護設備(例如呼吸防護面罩)是最後一道防線 生物危害預防與控制的一般原則,主要為污染源清除、控制環境中的溼度、並應維持環境清潔與衛生、定期進行消毒,同時也應注重空氣品質的管理此外,實驗室中的每個人都應遵守微生物實驗室操作守則,並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設備,同時每個人也應注重個人衛生,如:勤洗手等。而實驗室人員的健康管理,例如:操作B型肝炎病毒者可事先施打疫苗等,亦是預防的手段之一。 第3級 本頁重點如下 1.標準洗手的五大步驟: 濕搓沖捧擦 (見圖說明) 2.以肥皂搓揉雙手的時間至少20秒 * 第2級 本頁重點如下 1.工作前與工作後均須洗手 2.工作前與工作後均消毒工作檯面 3.實驗進行中門禁管制 4.在講解使用防穿刺、防漏密封之容器運送尖銳物品與檢體時,強調使用過的針頭不可回套 對於所有進入微生物實驗室的人員,不論生物等級,有基本且務必遵守的原則,包括:實驗進行中的門禁管制、洗手、禁止飲食、抽煙、處理隱形眼鏡與化妝、定期消毒工作檯面、禁止以口吸取液體、盡可能減少噴濺及氣霧的產生、並使用耐用、防漏密閉、可滅菌之容器。另外,應以高溫高壓滅菌處理所有培養物、儲存物及其他具感染廢棄物,並以防穿刺、防洩漏、可密封的容器運送尖銳物品與檢體。 應穿著實驗衣進行試驗,並需配戴橡膠手套(須戴超過實驗外衣袖口) 易產生氣膠的試驗時,乾淨的試料應與之距離至少達30 公分以減小交叉感染的機率 生物櫃操作臺面,機台內壁及視窗內部玻璃等都應使用70%濃度的酒精加以擦拭其他消毒劑清潔之 操作臺面前方的格狀開口應儘量避免被手臂、紙張或試驗器具所阻礙 進行蒸氣高溫消毒前,已受污染物料必須被放入生物污染防治袋中或可丟棄式的器皿中 定期將培養器及冷凍室加以消毒 當試驗不慎導致危害藥品液體溢出時,若已流經安全櫃前後的格狀開口,則整個消毒的工作必須包括櫃內所有物品及安全櫃內部 暫時不使用安全櫃時,安全櫃必須進行最後的表面清潔工作 第3級 * 第2級 本頁重點如下 1.脫除手套以不碰觸手套外側為原則 2.脫除手套視同生物醫療廢棄物處理 第1級 本頁重點如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