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囤石如囤金端砚之乡.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囤石如囤金端砚之乡   广东肇庆的白石村,人称端砚之乡。传统的端砚雕刻程、罗、蔡、郭有四大家族,原住民1000多人,加上外来人口1000多人,几乎家家都是做砚的。和全国各地的特色村一样,卖什么吆呵什么,家家户户的门前码放着大大小小的端石的原石。有的还把工作台放在了家门前,一看就是为了吸引游客的。村子看上去还不很发达,虽然现在大多翻了红砖的新房。和所有的新农村一样,因为没有很好地规划,整个村子显得有点零乱。尽管如此,当你走进村子,仍有一种身临其境,别有洞天的感觉。   我们走访了四大家族之一的程门传人程八即程均棠先生,因排行第八,故惯以程人相称,后生晚辈尊称八叔,现为肇庆市端砚协会会员。他1950年出生于端砚发祥地端州,从艺四十多年。自幼遵循父辈的教诲,承传先师的遗风,数十载寒暑,炼就了炉火纯青的技艺。作品以规矩砚为主,具有浓郁的传统神韵,小巧精致,线条流畅,法度严谨,重手感,讲究砚台把玩的舒适性,突出玩赏之乐。   受父辈的熏陶,上世纪70年代初雕刻的仿古砚,刀法苍劲,线条干练,造型别致,展示出来, “技惊四座”,受到当时的前辈们赞扬。但是,那个年代,工艺品讲究要为工农兵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仿古砚往往靠边站。程八先生则不予理会,一门心思往仿古砚里钻,醉心干古砚的研习,领悟了古为今用的艺术感染力。   或许是对工艺的自觉吧,他大胆地临摹构图,认真地处理刀法,学习传统工艺的情趣,吸纳前人成果的精髓,巩固自我品味的基础,提升创作热情的眼界,突破了当时空洞浮泛、粗制滥造,单调和平庸的制砚格局。   有辛勤就有收获。不久村里成立了砚石场,也就是现在的端砚厂。当时能够精工细雕的人不多,就由程先生负责管厂授徒,从此坚定了他走仿古拟古的艺术方向。   程先生喜欢雕亭台楼阁的作品,用线条表达情景;也乐意刻花鸟走兽的精品,让创意体现情趣。不断向意象、意境、意趣和自然美、形态美、视觉美的境界攀升。在工艺上采取细腻浅雕的技法,展示一些多见的山林幽涧,融入现代的世俗生活气息,赋予端砚一种强烈的、浓厚的生命力。比如刻花鸟就要刻出轻灵秀美,刻蝙蝠就要刻出活灵活现,就算是刻一个茶壶、一把古琴、一棵白菜,他都要一看石品二构思,三思过后才动刀,极致地表现一股张力,布局上几乎不留空白,跳出传统虚实反差过大的形式,令每一件工艺品都充满凝聚的气势,让人深刻感受到端砚文化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程先生更是精益求精,试图在古琴这个领域有一些新探索,用一种更加精细的技法表现琴的韵味,用大气的造型与细腻的工笔对比,追求琴声悠扬的意境和时代的音符。古琴作品往往是雕好一件就被收购一件,计划赶不上变化,自己也无法收藏,还有好些人要订造,整个砚村人家和同行艺人封其一个雅号叫“古琴大师”。这让他更坚信一条道理,艺术从来是靠精益求精、以质取胜的。   其实,程先生的砚雕艺术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虽然创作过各种形状的、大小不一的端砚工艺品,造型式样多姿多彩,被业界和藏家誉为精品,但程先生依然谦虚地说“我看只能算是端砚文化的碎片。不过能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耀也就满足了。现在的感觉是,潜心创作好每一件对得起自己,又经受住时间和人们检验的作品。多琢磨砚,少琢磨名,只想诚信,不想炒作。也许是放平了心态,所以我出产的工艺品少了,别人就给我开了一个玩笑:‘程八有三个不一般,一般不雕砚,不雕一般砚,雕砚不一般。’或许他们说对了一半。搞工艺嘛,德是工艺师安身立命之根,艺是工艺师成家立业之本。这也是我们‘端砚世家’的祖训。”   老实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被一些胡乱的端砚展览、展销迷了眼,乱了心,可以说有点失望,工艺的粗制滥造,题材的庸俗类同,给人的是审美疲劳,很多藏家从不敢买到不想买,是无奈、是感伤。但是在白石村你可以看到一些真正的制砚家在认真地构思着自己的梦想,做着他们自己喜欢的事,而一些有眼光的收藏家不趋炎附势,默默地收藏着一份离我们越来越远去的手艺,或许你会有所安慰。   从清末至1949年解放,由于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端砚收藏没有市场,端砚的雕刻艺术基本处于停止的状态。1950年至1960年代端砚的生产雕刻处在恢复阶段,开采和雕划的方法基本沿用的是解放前的手工方式。1979年改革开放后给端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机械的加入给端砚的石材开采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比如过去一个坑口每一个作业面都是手工来打炮眼,一个炮眼要用一至两天的时间,一天也就放三炮,而现在打一个炮眼只要十五分种,而且几乎每隔一米一个炮眼。过去用的炸药是黑药,当量很小,可以说是震,而现在是用黄药是黑药当量的200倍,是爆炸,一天要炸200炮,对端砚石材的破坏极大。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赞。2000年开始,乱采乱挖的现象得到了控制,日前在一些大师和炒家手上的优质石材都是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